首页/ 小说/ 外国小说/ 小妇人
外国小说
小妇人
作者:露易莎·梅·奥尔科特、王之光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51章)
150余年不朽的女性成长之歌,开创先河之作,深刻影响杨绛、J.K.罗琳等无数女性的人生之书!  豆瓣高分译本,翻译家王之光经典译作,无删节•全译本  全世界各类名著书单的必读书 ·教育部推荐课外必读书目(六年级) ·BBC英国全民票选“大阅读”TOP 100图书 ·《卫报》TOP100英文小说 ·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票选TOP100儿童小说 ·美国国家教育协会“100本学生必读书” · 塑造美国的88本书之一  出版150年来,已被译成100多种文字  近100年来改编25次,平均每四年推出一部同名影视作品  电影《小妇人》原著小说!2020年奥斯卡获奖影片!豆瓣8.1高分影迷众口称赞!

【简介】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父亲远赴战场,四个女儿和母亲在家过着艰苦而乐观的生活。大女儿美格追寻真爱,不畏贫穷;二女儿乔热爱写作,独立自主;三女儿贝丝善良柔弱,喜爱弹琴;小女儿艾美钟爱绘画,清醒勇敢。小妇人们在清苦中成长,在温馨中学会爱,努力去追寻人生的自由。《小妇人》出版100多年来被改编25次,是开女性成长小说先河的世界文学名著,深刻影响了杨绛、J.K.罗琳等众多知名女性。每个时代都需要读《小妇人》。因为每个时代,都需要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

展开
随感
  • 淼Yx
    四个女孩在“独立日”自主操持生活的尝试里,藏着对“长大”的朴素理解:美格为布料瑕疵懊恼,是消费抉择的初体验;乔晒脱皮的鼻子与昏胀的头脑,映照着兴趣与责任的拉扯;贝丝在杂乱壁橱前的忧虑、学歌的吃力,满是对秩序与挑战的敏感;艾美琳湿衣的遗憾,更折射出少女对社交体面的在意。这些“小事”看似琐碎,却是她们挣脱依赖、触摸生活真实的开始。更动人的是母亲的智慧——无声的笑与暗中相助,既守护了孩子的独立尝试,又以温柔托底。这段文字让我想起自己第一次独自完成烘焙的笨拙:为食材分量纠结、被烤箱热度烫到手,却在成品出炉时涌起巨大满足。成长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宣言,而是在这些“漫长又开心”的试错里,在每一次为“不完美”懊恼却又倔强坚持的瞬间,我们终将懂得:独立不是无懈可击,而是敢直面生活的毛边,仍愿意热气腾腾地爱它。
  • S137***189
    《小妇人》第五章里,马奇家四姐妹的日常琐事藏着最暖的生活真相。梅格学着克制虚荣,乔放下莽撞脾气,贝丝默默照料家人,艾美在犯错后学会道歉,四个女孩就像我们身边鲜活的朋友,带着小缺点却始终向阳生长。 最打动我的是她们“互相成全”的相处之道。乔明明爱惜自己的书稿,却愿意为了给梅格准备礼物卖掉;姐妹们凑钱帮母亲实现心愿,没有轰轰烈烈的举动,却让平凡的日子闪着光。这让我明白,幸福从不是独自拥有,而是彼此分享与包容。母亲的引导也很暖心,她不指责女孩们的小过失,而是用温柔的话语教会她们“善良比体面更重要”,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比任何大道理都有力量。 生活本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小片段组成,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藏着最珍贵的亲情与成长。
  • S137***925
    这本书最动人的,从不是完美的童话结局,而是藏在柴米油盐里的真实与清醒。姐妹们会为琐事争吵,会为梦想迷茫,会在爱情与自我间挣扎,却始终坚守着“善良、独立、真诚”的底色。梅格放弃浮华选择平淡的幸福,乔拒绝依附坚守写作的热爱,贝丝用温柔对抗病痛的侵袭,艾美从骄纵走向成熟的担当,她们用各自的人生证明:女性的价值从不止于婚姻与他人的认可,更在于对自我的坚守与对生活的热忱。
  • 林宇仪
    《小妇人》是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献给世界的文学经典,1868年问世,以马奇家四姐妹的成长故事,温暖了无数读者心扉。这部小说不仅描绘了19世纪美国南北战争背景下的家庭温情,更通过四姐妹的多元选择,点燃了女性自我意识的火花,至今仍激励着我们追寻梦想与自我。
  • 🦊🐰
    翻开《小妇人》时,本以为是部简单的家庭小说,读完却被马奇家四姐妹的故事深深打动。她们没有优渥的家境,却在母亲的教导下,用善良、勇敢和坚持对抗生活的清贫,把寻常日子过得热气腾腾。梅格放弃虚荣追求真挚爱情,乔挣脱世俗偏见坚守写作梦想,贝丝用温柔治愈身边的人,艾米在挫折中学会谦逊与担当。她们像我们身边的同龄人,有过争吵、迷茫,却始终在彼此扶持中成长。最让我触动的是乔的蜕变,她从莽撞冲动的女孩,慢慢学会理解他人、接纳不完美,这种成长不是轰轰烈烈的逆袭,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沉淀。这本书没有惊天动地的剧情,却藏着最真实的生活真谛。它让我明白,成长从来不是孤军奋战,家人的陪伴、朋友的支持,还有面对困境时的勇气,都是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作为大学生,我们也在各自的人生路上摸索前行。
  • S138***391
    《小妇人》这段文字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少女创作的鲜活图景。乔靠在沙发上修改稿子时,划拉的笔迹与添上的感叹号,像跳动的心事化作文字气泡;她用红丝带扎稿纸的郑重,藏着对文学梦想的珍视——这是少女对文字的初恋,每一笔都浸透着真诚。阁楼上的旧铁柜,是乔的“文学堡垒”:平时如流动图书馆般啃书的她,此刻望着柜中稿纸望柜兴叹,藏着对创作的执着与无奈;取稿时的小心翼翼,又流露着对文字的敬畏。悄悄带稿下楼的举动,更折射出少女对梦想的守护。这些细节让我想起自己写日记时的郑重:为一个标点纠结、给本子系上丝带,仿佛文字能承载所有心事。成长里,我们都曾是乔——在平凡时刻守护热爱,用笨拙却真诚的方式,把梦想藏进最安全的角落,再悄悄盼着它开花。
  • S138***440
    合上《小妇人》,马奇家四姐妹的成长轨迹仍在心中萦绕。最触动我的,是乔在阁楼写作时倔强的侧影,和贝丝指尖流过琴键的温柔宁静。她们在清贫中相互扶持,各自选择了截然不同却同样闪光的道路——梅格甘于平凡温暖,乔为理想独立漂泊,贝丝如烛光悄然燃尽,艾美在现实中追寻艺术。 或许成长的真谛,不在于成为谁,而在于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并有勇气为之负责。那些关于爱、独立与成长的课题,穿越百余年时光,依然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
  • S137***189
    翻开《小妇人》前四章,像闯进了马奇家温暖又热闹的小屋。四姐妹虽然家境普通,连圣诞礼物都要省着买,却把日子过得满是光。梅格温柔懂事,就算羡慕华丽衣裙也不贪慕虚荣;乔风风火火,爱读书写作,总像有使不完的劲儿;贝丝腼腆善良,守着钢琴和家人就很满足;艾美活泼好强,对绘画满怀热爱,四姐妹各有各的可爱。 最打动我的是她们的互助与成长。梅格带妹妹们做针线活补贴家用,乔学着收敛脾气照顾贝丝,姐妹们会为小事拌嘴,却总能很快和好,还一起约定“不再抱怨”,用努力对抗生活的拮据。马奇太太的教导也很暖心,她不教孩子们追求物质,反而引导她们关爱他人、学会知足。 这四章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却满是生活的烟火气。它让我明白,幸福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家人间的陪伴与扶持,是在平凡日子里守住善良与热爱。
  • S138***391
    四个女孩在“独立日”自主操持生活的尝试里,藏着对“长大”的朴素理解:美格为布料瑕疵懊恼,是消费抉择的初体验;乔晒脱皮的鼻子与昏胀的头脑,映照着兴趣与责任的拉扯;贝丝在杂乱壁橱前的忧虑、学歌的吃力,满是对秩序与挑战的敏感;艾美琳湿衣的遗憾,更折射出少女对社交体面的在意。这些“小事”看似琐碎,却是她们挣脱依赖、触摸生活真实的开始。更动人的是母亲的智慧——无声的笑与暗中相助,既守护了孩子的独立尝试,又以温柔托底。这段文字让我想起自己第一次独自完成烘焙的笨拙:为食材分量纠结、被烤箱热度烫到手,却在成品出炉时涌起巨大满足。成长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宣言,而是在这些“漫长又开心”的试错里,在每一次为“不完美”懊恼却又倔强坚持的瞬间,我们终将懂得:独立不是无懈可击,而是敢直面生活的毛边,仍愿意热气腾腾地爱它。
  • S137***730
    《小妇人》如同一股温暖的溪流,淌过心间。马奇家四姐妹在清贫中坚守善良与梦想,梅格的温婉、乔的倔强、贝丝的善良、艾米的成长,都鲜活动人。她们用爱与勇气面对生活的风雨,让我懂得幸福不在于财富,而在于家人相伴、坚守自我。这本书教会我,平凡的生活里藏着最珍贵的美好,要像她们一样,在成长中保持初心,用真诚与热爱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同类书籍推荐
  • 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
  • 悉达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代表作)
    (德)赫尔曼·黑塞
  • 世纪三部曲(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全9册)
    肯·福莱特
  • 撒旦探戈(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 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
  •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