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散文随笔/ 我的阿勒泰(马伊琍、周依然、于适主演同名影视剧原著)
散文随笔
我的阿勒泰(马伊琍、周依然、于适主演同名影视剧原著)
作者:李娟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30章)
随感
  • S137***495
    看到作者写学骑摩托车那段,让我想起了我学骑电车的时候。12年我学习骑电动车的时候,单位离家远,刚开始骑自行车,后面因为有两个大陡坡,每次都要吭哧吭哧的推上去。后来决定买辆电动,很小巧的一辆,第一次上去,只能双脚往前滑,开始旋转电动时,突然就冲了出去,如此反复,后面终于可以掌握了这个电量的度,能够骑车上路,结果卡在了上坡右转,因为我不会右转弯,只能又吭哧吭哧的推,崩溃😫直到现在我右转也不是很顺利,每次都需要特别小心。 >>自行车就学了半年……总之我想,自己恐怕是一辈子都不敢奢望能拿这种机器怎么样了。但是还是喜欢摩托,常常想象自己也能在风里雨里呼啸而过……好像我正是凭借这样一个工具,更清晰更敏锐地出现在了世上。
  • S137***125
    《我的阿勒泰》让我看到了另一种生活。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望不到边的草原和蓝天;没有没完没了的加班,只有牧民跟着牛羊的缓慢节奏。这种简单,恰恰是我们生活中最缺少的。 李文秀就像我们很多人,从城市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开始可能不适应,但慢慢地,她学会了喝咸奶茶、听风声、看星空,找到了在城市里从未有过的踏实。这让我想到,我们总在追逐很多东西,却忘了生活本来的样子——就是用心感受每一天,珍惜身边的人。 剧中人和自然的关系也特别打动我。他们从自然中获取生活所需,也深深敬畏自然。这种和谐,在今天我们和自然越来越远的时候,显得格外珍贵。 看完后我在想,或许幸福不需要那么复杂。有时候,就是一片蓝天、一阵清风,或者和亲人在一起的平凡时光。这部剧像一阵清新的风,吹走了我心里的浮躁,让我想重新看看自己的生活,找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 S137***125
    我的阿勒泰》让我看到了另一种生活。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望不到边的草原和蓝天;没有没完没了的加班,只有牧民跟着牛羊的缓慢节奏。这种简单,恰恰是我们生活中最缺少的。 李文秀就像我们很多人,从城市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开始可能不适应,但慢慢地,她学会了喝咸奶茶、听风声、看星空,找到了在城市里从未有过的踏实。这让我想到,我们总在追逐很多东西,却忘了生活本来的样子——就是用心感受每一天,珍惜身边的人。 剧中人和自然的关系也特别打动我。他们从自然中获取生活所需,也深深敬畏自然。这种和谐,在今天我们和自然越来越远的时候,显得格外珍贵。 看完后我在想,或许幸福不需要那么复杂。有时候,就是一片蓝天、一阵清风,或者和亲人在一起的平凡时光。这部剧像一阵清新的风,吹走了我心里的浮躁,让我想重新看看自己的生活,找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 鸭梨yaya
    李娟的《我的阿勒泰》是一本充满温情与质朴的文字 集,它像一束温柔的光,照亮了我对生活的另一种理解。这本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生活场景,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 打卡成功
    翻开《我的阿勒泰》,李娟用最质朴的文字,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边疆的窗。没有刻意的抒情,只有阿勒泰的广袤旷野、牧民迁徙的艰辛日常、毡房里温热的奶茶与篝火旁的闲谈,每一个细节都真实得触手可及。 她笔下的生活,有自然的考验——风雪中守护羊群、颠簸路上搭建毡房,却也有藏在琐碎里的温暖:哈萨克族邻里的互帮互助、外婆相伴的平淡时光、山野间随手可得的野果与奶疙瘩。那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在她的文字里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让我看到苦难与美好可以如此和谐共生。 这本书最动人的,是李娟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即便物质匮乏、环境严苛,她总能发现藏在天地间的诗意,于平凡中打捞甜蜜。这让我反思,当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我们是否太过追逐浮华,却忽略了三餐四季的简单幸福。
  • S137***320
    读这本书时像被作者牵着手,一步步走进了阿勒泰的四季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满是能触到温度的细节。 那只引着“我”追进松林的红狐狸,是阿勒泰冬天最灵动的注脚——雪地里的“咯吱”声、消失的梅花印,把冬日的静谧与童趣揉在了一起,让人仿佛也踩着积雪,心跳随着狐狸的身影轻轻加速。而毡房里铜壶煮着的奶茶、混着松木火的奶疙瘩香,又瞬间将冬日的清冷烘得暖融融的,原来寒冷的尽头,藏着这样踏实的烟火气。 夏天的喀纳斯湖更让人挪不开眼,“云影在湖面慢慢走”“鳟鱼溅起凉丝丝的水花”,文字像有画面感的风,吹来了湖水的清冽;滚动的羊群、缠着晚霞的炊烟,又把草原的辽阔与温柔铺展开来。原来阿勒泰的美从不是单一的,是冬天的雪与暖、夏天的蓝与绿,是自然的灵动与人间的烟火,交织成了让人牵挂的模样。 合上书页才懂,作者笔下的“净土”,不只是阿勒泰的风景,更是藏在记忆里的纯粹与安稳——不管走多远,想起这里的风雪与炊烟,心里就有了归处。
  • 林仕毕202411010530
    《我的阿勒泰》不是传统游记,而是李娟用文字编织的草原牧歌。她笔下的阿勒泰没有滤镜式的浪漫,只有牧民随季节迁徙的奔波:跟着羊群寻找新牧场的疲惫、零下几十度里生炉火的艰难、与哈萨克族邻居交换食物的温暖,每一笔都带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 最打动人的,是她对“生存”的诗意书写。在她眼中,被风雪压垮的毡房有韧性,倔强生长的野草有力量,就连赶牛时的狼狈,都成了与自然对话的趣事。她不刻意美化苦难,却能从最朴素的日常里,提炼出打动人心的诗意——比如星空下煮奶茶的香气,或是马蹄踏过雪地的声响。 这本书像一扇窗,让我们看见遥远草原上,一群人与土地、与自然共生的模样。没有宏大叙事,只有对生活最真诚的记录,读来却让人心里满是柔软,忍不住向往那片有风、有草、有烟火气的阿勒泰。
  • 杨春慧202403080752
    她说:“你说我要马做什么呢?” 我说:“自己留着骑呗。” 她说:“家里有摩托车,哪里用得着骑马!” 我说:“那就不要呗。” 她说:“可是我又很想要……” 我说:“你要它做什么?” 她说:“自己留着骑呗。” 折转迂回,是善良,同情和淳朴
  • S137***665
    李娟笔下的阿勒泰开篇便铺开一幅粗粝又鲜活的边疆画卷。戈壁的风、零星的草木、沉默的路,没有华丽辞藻,却让天地间的苍茫与孤寂直抵人心。 “通往滴水泉的路”更像一条串联起生活本真的线,那些关于跋涉、关于生存的细碎描述,藏着最质朴的生命力量。她写路途中的景象,也写途中的人与事,字里行间满是对这片土地的赤诚与敬畏。没有刻意煽情,却让我在平淡文字里感受到边疆生活的厚重,也读懂了自然与人类相互依存的温柔。
  • S137***320
    我已经深切感受到作者和家人相互牵挂,相互体谅。她们用各自的方式爱着、念着对方。作者有自己想追求的生活,母亲并不反对,而是默默支持,在作者冷的时候做棉被送去,这正是中国绝大多数母亲默默守护自己子女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