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当代小说/ 呼兰河传
当代小说
呼兰河传
作者:萧红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0章)
《呼兰河传》是“文学洛神”萧红的代表作,是萧红毕生才华凝练。

【简介】《呼兰河传》是萧红长篇小说的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萧红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传世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

随感
  • cosu
    作者童年的大部分美好回忆都与祖父有关,园子渐渐荒凉,但祖父的爱不曾减弱。祖父会带作者去认稻谷,即使作者将稻谷撒了一地也不恼。会带作者读诗,会给作者烤淹死的小猪,即使没有动物被淹,看到作者想赶鸭子到井里以吃淹死的鸭子时,会给作者抓一只鹅来烤。祖父的爱让作者得以不困于父亲的冷漠,母亲的恶言恶语,祖母厌恶,让人不禁感动于这份祖孙情谊。
  • S137***596
    《呼兰河传》的前传是茅盾先生为萧红写的追忆,他大概的梗概了萧红的童年生长环境以及她在生命结束前对“寂寞”的担忧。通过对萧红的故事的叙述将她对于“寂寞”的无措和具有斗争精神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同时,茅盾还提到了小团圆的媳妇和婆婆之间的事情,体现了那个时代的诟病-“牺牲者去再次让他人牺牲”。同样是时代的受害者,婆婆依然会“教育”小团圆的媳妇并且为自己找合适的借口,旁观者就如阿Q正传中的旁观者一样是冷漠的。一瞬间,让读者对于作者和创作背景有了了解。文章开头用铺陈的方式讲述了呼兰河的布局,环境。刻画了寒冷,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但是通过对偷老人的馒头,众人拉马,高等小学和农业大学的区别再次体现了那时的人的冷漠。寒冷之天气对应人性之冷漠。体现了时代的诟病。
  • cosu
    书中说,为什么节妇坊上没有描绘跳井女子勇敢无畏的词语?因为修节妇坊的人将这些删去了。他们害怕自己周围的女子也被鼓动,这样就没有贤惠的人为他们带孩子了。旧时个人的自由被“节”字束缚,即使肉体跳了井,灵魂也从未逃出“节”的桎梏。她们对自由的向往,对命运进行的无奈的微弱的反抗,都自然而然地被社会隐去。这更能看出旧社会,旧礼教的麻木恐怖,人们为旧礼教而活,为他人而活,却难能为自己而活。每个人都被这礼教伤害,却不想着反抗,母亲会对受欺负的女儿说:“这就是你的命。”,他们将这份曾受到的伤害与痛苦“传承”下去。所有人都是受害者,所有人也都是加害者。
  • S131***047
    《呼兰河传》写的是萧红的故乡,触动的却是所有游子心中那份共通的乡愁。这或许就是经典的力量——它从一个人、一座城出发,最终抵达了无数人的心灵深处。
  • S137***808
    《呼兰河传》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旧时代的斑驳与人性的幽微。
  • S137***247
    阅读《呼兰河传》,开篇我便感受到深深的悲凉,冬季的寒风将大地冻裂,将人的手冻裂,但冬季的严寒仍比不上人心的冷。他们在馒头翁的馒头掉落时会私藏,在为了满足看热闹的心理时,会对泥坑的填埋避而不谈。但这背后我又看到了呼兰城人民的无力,对吃一块豆腐的渴望会让他们说出“不过了。”,对于便宜的猪肉只能安慰自己是掉在泥坑里的死猪而非瘟猪。泥坑是满足麻木居民卑劣心理的娱乐场所,也是他们贫苦生活的慰藉。
  • S137***370
    初读《呼兰河传》时我正值初中,只觉得书中作者童年的精彩,有祖父的疼爱,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不由得让我想起我的启蒙书《城南旧事》,再读已经高二,思维已然不同,开始领略到书中文字的美感和作者文笔高超,例如“七匹马拉着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的一辆挨着一辆地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天空挂着三星。跑了两里路之后,马就冒汗了。”寒冬的场面如现眼前。也终于开始与书中的人物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三读对书中的人物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也开始思考他们悲惨境遇的幕后推手。
  • cosu
    阅读《呼兰河传》,开篇我便感受到深深的悲凉,冬季的寒风将大地冻裂,将人的手冻裂,但冬季的严寒仍比不上人心的冷。他们在馒头翁的馒头掉落时会私藏,在为了满足看热闹的心理时,会对泥坑的填埋避而不谈。但这背后我又看到了呼兰城人民的无力,对吃一块豆腐的渴望会让他们说出“不过了。”,对于便宜的猪肉只能安慰自己是掉在泥坑里的死猪而非瘟猪。泥坑是满足麻木居民卑劣心理的娱乐场所,也是他们贫苦生活的慰藉。
  • S136***333
    初读《呼兰河传》,就像踏入了一场被岁月尘封的旧梦。那片位于东北的呼兰小城,在萧红的笔下缓缓铺展开来,带着一种质朴而又深沉的气息,让我仿佛能真切地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
  • S136***333
    《呼兰河传》,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让我们在品味文字之美的同时,也能对人生和社会有更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