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世界名著/ 傲慢与偏见
世界名著
傲慢与偏见
作者:简·奥斯汀、王科一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62章)
世界文坛珍品,历经十七年沉寂得以出版,先后十三次改编为影视作品。毛姆将本书列入“世界十大小说”

【简介】班纳特夫妇有五个女儿,班纳特太太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五个女儿嫁出去。这五个女儿性格各异,对待爱情的态度也不同, 新来的邻居彬格莱先生富有且未婚,他的朋友达西先生更是个黄金单身汉,这二人的出现,打破平静的乡居生活,并由此引发一系列意外与误会,还好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随感
  • 数会2502班
    偏见如雾,蒙蔽真心。傲慢似墙,阻隔良缘。幸有达西与伊丽莎白,在误解的荆棘中踏出爱的通途。
  •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241班宋园
    “我到现在才算有了自知之明。” 读到这句话,颇感触动。人往往容易在自我认知的迷局里徘徊,就像伊丽莎白,曾因虚荣与偏见蒙蔽双眼,直到幡然醒悟才看清自己。这让我想到,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因种种执念而对自我、对他人产生误判,而真正的成长,或许就始于这份对自我的清醒认知,勇于直面自身的局限与不足,才能在往后的人生里更从容地辨别是非、待人接物。
  • 数会2502陈海凤
    假装谦虚是最虚伪的表现,因为这可能是信口雌黄的开始,又或者是拐弯抹角的开始
  •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241班宋园
    “大凡家境不好而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总是把结婚当作仅有的一条体面的退路。”看到这句话,我颇有感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的生存空间被极大压缩,教育似乎并未给她们带来更多独立的可能,反而成了她们衡量“体面退路”的筹码。这既是时代的悲哀,也让我庆幸当下女性拥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能在婚姻之外,凭借自身力量去追求事业、实现价值,不再将婚姻视为唯一的“储藏室”。
  • 虚拟2501班冯桃
    达西的傲慢是一道墙,伊丽莎白的偏见是一把锁。 两个骄傲的灵魂在误解的迷宫里碰撞,却也在碰撞中悄悄磨去自己的棱角。奥斯汀用最锋利的机智,剖开19世纪英国社交场的浮华表象,让我们看见:爱情最动人的模样,不是卑躬屈膝,而是两个独立的灵魂,在放下成见后平等相望。当达西走过晨雾而来,伊丽莎白终于读懂他沉默下的真诚——原来真正的强大,是敢于打破自己重塑的勇气。
  • S136***657
    好看
  • S136***657
    经典,不愧经典
  • S136***042
    小说最动人的地方,是人物的成长弧光。达西在伊丽莎白拒绝他的求婚之后,没有怨恨,而是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他在信中坦诚解释与威克姆的恩怨,主动帮助莉迪亚摆脱丑闻,默默促成简与宾利的重逢——这些行动展现了他从“傲慢”到“担当”的转变。 而伊丽莎白在阅读达西的信后,也开始质疑自己的判断。她意识到自己因偏见而误解了一个真正正直的人。她的自省与勇气,使她最终能够放下成见,接受达西的真情。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爱情,不是一见钟情的冲动,而是在了解与磨合中,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241班宋园
    《傲慢与偏见》从一场“不匹配”的初见写起,却用细腻的笔触撕碎了阶层社会的虚伪面具,让爱情回归到对人格与灵魂的审视。伊丽莎白的“偏见”并非无理取闹,而是对世俗评判标准的反抗——她拒绝为财富嫁给柯林斯,也不因达西的傲慢便否定其全部;达西的“傲慢”则藏着对阶层固化的无奈,最终用放下身段的真诚,证明真正的高贵源于尊重而非身份。简·奥斯汀以幽默的讽刺,将婚姻的本质剖开在我们面前:好的爱情从不是利益的算计,而是两个独立灵魂的相互看见与彼此成就。 两个多世纪过去,书中对“傲慢”与“偏见”的批判依然鲜活。它提醒我们:无论是看待他人还是感情,若被固有印象或外界标签裹挟,便可能错过最真实的美好。这不仅是一部爱情经典,更是一面照见人性与社会的镜子。
  •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241班宋园
    从存在主义视角看,个体的“存在”深受其阶级处境的塑造。卢卡斯家的孩子因处于底层阶级,其对“财富与骄傲”的想象被自身的生活经验所局限——他将“养猎狗、每天喝酒”视为富人骄傲的全部表现,本质上是阶级认识论的异化:他无法超越自身的生存境遇,去理解达西所代表的贵族阶级“骄傲”的真正内核(源于阶级身份的社会角色、礼仪秩序与精神性尊严)。这种认知局限印证了“存在先于本质”的存在主义命题——个体的认知与想象,必然被其所处的社会存在(阶级、经济地位)所规定,从而导致对他者存在的“片面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