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 考试学习/ 红楼梦
考试学习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58章)

【简介】《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同时,作者以梦幻作为小说缘起,又以梦幻作为故事归结,并在文中时时强化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观念,流露出了作者强烈的宿命论和虚无主义色彩。

展开
随感
  • S136***455
    《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宛如一座巍峨的艺术殿堂,每一次踏入,都能让人深陷其中,感受无尽的悲欢离合、世态炎凉。
  • S136***552
    在“黛玉重建诗社”这一章节中,我再次深刻体会到了贾府里儿女的诗风,“缠绵悲凉”是潇湘妃子的诗特点,湘云的诗总是“妩媚动人”,更不用提黛玉那些“敏感细腻”又“孤高凄楚”的诗,宝钗的诗如其人“沉稳得体”,宝玉的诗显其性“率真灵动”“反叛不羁”,探春的诗也透露出“刚健有力”“立意高远”。
  • S130***533
    读《红楼梦》元春省亲,最戳人的是“风光里裹着的苦”。满府张灯结彩,连园子都特意扩建得气派非凡,可元春刚下轿,抱着贾母、王夫人先哭——在宫里她是“娘娘”,连说句心里话都要按规矩,回家才敢把深宫的孤独、没人疼的委屈哭出来。 可没待多久,太监就来催回宫,元春再舍不得也得走,走前反复叮嘱“别再乱花钱”。这场省亲看着是贾家最风光的时刻,可元春连跟家人多待一会儿都由不得自己,她的眼泪、她的担心,早悄悄埋下了贾家败落的引子——热闹散得快,苦却藏得深。
  • S136***299
    残荷听雨处,她重拾桃花社。不再是海棠秋菊的闲情,而是以诗为碑,为凋零的众芳立传。每一联都像未干的泪,在颓圮的大观园里,倔强地开出花来。
  • S136***492
    大观园繁华似梦,却终成荒冢。黛玉泪尽葬花,宝玉终入空门。满纸荒唐言里,藏着封建末世的悲歌。宿命如网,困住金玉良缘,也缚住木石前盟。一曲红楼,唱尽人间百态,徒留辛酸泪。
  • S136***552
    在“王熙凤宁府撒泼”这一章节中,作者着重塑造了凤姐恶毒的一面。假意接尤二姐回府是凤姐表面柔和的伪装,她口头圆滑,能说会道把尤二姐骗进了她的圈套里,暗地里叫下人去报官告贾琏,借秋桐之手去伤害尤二姐是凤姐内心阴狠的具体表现,她“善于”处理“后宫”之事,她的圆滑能巧妙地将自身处境转为有优势的一方,让其他人不得不佩服与服从,同时这也让凤姐成为最大利益者,即获取了自己的利益又能让他人接受同时不丢了自家脸面,凤姐的"能干"也体现在此。
  • S136***455
    再度红楼梦,从前我会不理解黛玉为何自卑,觉得寄人篱下,现在重读,我突然理解她的难处,在这贾府里面没有倚靠,觉得孤独
  • S136***552
    含玉出身”是红楼梦对宝玉的初描写,得贾母宠爱是对宝玉在贾府地位的肯定,在贾政眼里宝玉是个顽固不灵,贪玩,不爱学的,一心呆在女人堆里不能成大器的坏孩子,在贾母眼里他是个乖巧活泼好动,孝顺的好孙子,在下人眼里他是好说话,不爱责怪仆人,好亲近且大方的主子,在外人眼里他沉迷女色,留恋于酒水,却又知识渊博,有才识,是个名副其实的才子,在“宝玉大展才华”这一章节中,我能看到他的儒雅随和,能看到他谈吐清晰自信,能感受到他多才多艺,他虽然有时顽固胡闹但却能细心体贴,感知身边人的心情好坏。她既是封建时代的叛逆者,也是情感世界的守护者。
  • S136***932
    大观园里的笑语与诗行转瞬成空,贵族兴衰如泡沫易碎,每个人物的悲剧都戳中人心,读罢满是对命运的无奈与共情。
  • S130***533
    第7回的凤姐,像一杯温茶,初尝不烈,细品才知后劲——她没在治丧的舞台上抢C位,却用“懂人心、知进退”的铺垫,让自己成了后续唯一能撑住场面的人。原来真正的“能”,从不是一上来就大刀阔斧,而是在暗处把人心、规矩、体面都算到,等时机到了,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