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武侠小说/ 孝侠酬恩记
武侠小说
孝侠酬恩记
作者:徐哲身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35章)

【简介】本书是一部长篇武侠小说,系我社“徐哲身武侠小说”系列之一部。徐哲身作为早期“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其武侠小说文风潇洒飘逸,擅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揭露世间的种种丑恶,以此弘扬侠义精神,赞扬自由民主的新世界。 本书介绍了女侠白凤凰的身世经历及行侠仗义、保家卫国的事迹。徐哲身非常善于刻画女侠形象,且每个女侠都各具特色,本书塑造的白凤凰,出身官宦之家,从小通晓家国大义,且为人光明磊落,不受世俗约束,颇具新时代女性的魅力。

随感
  • S137***830
    第六回“以德服人释放刺客 告养归里饱受虚惊”,将“孝”的底色与“侠”的锋芒、“仁”的胸襟交织,读来酣畅又耐人寻味。林公面对行刺的商峻,不循严刑峻法而择宽宥,以“释怨”破“结仇”的格局,恰是“侠之大者,心怀仁厚”的生动注脚——所谓侠义,从非逞强好胜,而是以德化人的智慧。 红娥的登场更添亮色,百步莲子锤解围、子母鸳鸯剑御敌,于危急关头护得林公夫妇周全,既见少林侠女的绝技,更显知恩图报的赤诚。她与李彪厮杀时的沉着、识破诈术的机警,打破了传统女性的柔弱桎梏,让“侠”的形象多了刚柔并济的鲜活质感。
  • S137***830
    第五回中,主角的“孝”与“侠”开始交织得更为紧密,不再是单一的品行展现,而是转化为具体的行动逻辑。无论是对亲人的守护细节,还是对恩人托付的郑重承接,都让“孝侠”形象从纸面立了起来,凸显出传统侠义精神中“重诺守信、念恩图报”的核心底色。 情节上的转折尤为亮眼,看似偶然的相遇实则为后续“酬恩”埋下伏笔,矛盾冲突逐渐升级,让读者对主角如何在困境中践行侠道、完成承诺充满期待。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主角的心理挣扎,既有面对危难的坚定,也有对未知的顾虑,让“侠”不再是完美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情感真实的普通人。
  • S137***830
    第一回多铺陈“因”,无论是主角为尽孝而屈从困境,还是恩义种子的悄然埋下,都在细腻的生活场景中夯实人物动机——让“侠”的诞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源于对“孝”的坚守与对“恩”的铭记,显得真实可触。第二回则初显“果”,主角在危机中初露侠义锋芒,行动逻辑始终围绕“护亲”与“报恩”展开,没有空泛的英雄叙事,每一次抉择都紧扣前回铺垫的情感根基,让“侠行”更具温度。 前两回最妙的是“藏”与“露”的平衡:藏起了最终的恩怨结局,却露出了人物最本真的底色,让读者既能为情节悬念所吸引,又能对主角的品格产生共情,为后续的“酬恩”主线埋下强烈的期待感。
  • S137***830
    《孝侠酬恩记》序言最动人处,莫过于将“孝”的温情底色与“侠”的刚烈风骨拧成一股绳——它不写空泛的道义,而是把“酬恩”作为落点,让传统伦理从典籍里走出来,变成了有血有肉的行动逻辑。序言里对“孝”与“侠”的拆解,没有停留在概念辨析,反而更像在为一个普通人的选择立传:所谓孝,是对根的坚守;所谓侠,是对义的担当,而“酬恩”恰是二者最朴素的结合,让宏大的传统美德有了可触摸的温度。 更难得的是,序言没有把“孝侠”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符号。它隐现着对世俗困境的体谅——或许正是因为现实里“知恩图报”的稀缺、“孝行侠举”的难寻,这篇序言才格外用力地打捞这份精神,让读者在文字里看见:最珍贵的道义,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而是藏在“守诺”与“尽责”里的寻常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