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 入门研究/ 被讨厌的勇气
入门研究
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岸见一郎、古贺史健、渠海霞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70章)
阿德勒思想拥有改变人一生的力量。剩下的就只有能否鼓起迈出一步的“勇气”。

【简介】一名深陷自卑、无能与不幸福的青年,听到了一名哲人主张的“世界无比单纯,人人都能幸福”便来挑战,两人展开了你来我往的思考和辩论,在一夜一夜过去后,青年开始思考,为什么“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在于你是什么样子。

展开
随感
  • S137***189
    翻开《被讨厌的勇气》,哲人与青年的对话像一场温柔的思想冲击。绪论里“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的观点,初看颠覆认知,读罢却恍然大悟——我们总在意外界评价、害怕被孤立,才活得小心翼翼。 前两章的“课题分离”理论直击痛点: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课题,我们无需负责;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才能挣脱内耗。就像有人不喜我的选择,不必强行辩解,接纳差异便是自由。这不是自私,而是对自己人生的掌控。 第三章提到“共同体感觉”,让我明白自由不是孤立,而是在关系中找到定位。主动为他人付出、感受自己的价值,反而能减少孤独感。原来幸福不是追来的,是在接纳“被讨厌”的勇气中,自然生长出来的。 这本书打破了“过去决定现在”的执念,告诉我们人永远有选择的权利。与其困在他人期待里,不如勇敢做自己,哪怕会被讨厌,也能收获真正的自在。
  • S137***048
    读《被讨厌的勇气》第三夜第二节,“课题分离”的观点如拨云见日。我们总困在他人的期待里,怕被评价、怕遭讨厌,却忘了人生的主动权本在自己手中。 辨别课题的核心很简单:谁承担结果,谁就拥有主导权。不必为他人的评价焦虑,也无需干涉别人的选择。真正的自由,是敢于挣脱“认可欲求”的枷锁,哪怕面临误解与排斥,也愿坚守自己的人生轨迹。 这不是自私,而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放下对他人眼光的执念,才能活得轻盈通透,这份“被讨厌”的勇气,正是通往自我和解与幸福的密钥。
  • S137***494
    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青年在迷茫中的前行之路。每封信都以亲切的口吻,围绕读书、做人、处世等话题展开,既有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也有对理想信念的真诚坚守。 先生强调“慢慢走,欣赏啊”,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要学会沉淀自我,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他鼓励青年多读书、读好书,通过书籍拓宽视野、丰富内心。在谈及人生选择时,先生告诫我们要摒弃浮躁,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并为之奋斗。 这些写于近百年前的文字,在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它不仅是一位长者对青年的殷切嘱托,更是一面映照自我的镜子,让我们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以先生的教诲为指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 S137***287
    我们常困在“我是否被喜欢”“我有没有吃亏”里,但阿德勒说的“对自己的执著”,其实是把自己困在了孤立的视角里。而“关心他人”不是讨好,是从“我”的小世界里走出来,看到“你”的存在——比如不用“我觉得该怎么做”去要求对方,而是去想“对方需要什么”。
  • fullmoon
    读《被讨厌的勇气》第九章有感 第九章中“共同体感觉”的论述,彻底打破了我对“自我”的固有认知。阿德勒认为,人要摆脱痛苦,需从“自我中心”转向“贡献他人”,并非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一句问候、一次援手,都是在构建与世界的联结。 这让我想起自己曾因害怕被否定,刻意回避集体活动。而书中观点点醒我:归属感不是“被他人认可”,而是“主动参与”。当我试着为同事搭把手、给邻居帮个小忙,反而收获了踏实的价值感。 原来,真正的自由不仅是“被讨厌的勇气”,更是主动融入共同体、用微小善意照亮彼此的勇气,这才是对抗孤独、找到生命意义的关键。
  • S137***467
    第五章围绕“认真活在当下”展开,打破了对过去遗憾和未来焦虑的执念,极具启发。阿德勒认为人生是连续的刹那,而非一条既定轨道,这让我明白不必困在过往的失误里,也无需为未发生的事忧虑。我们只需专注此刻的选择,做好当下能做的事,像跳舞般认真对待每一个瞬间,而非纠结终点。这让我学会放下内耗,以坦然的心态接纳当下,用行动积累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不再被对过去或未来的执念束缚。
  • S138***535
    如果说《追风筝的人》是关于救赎的漫长旅程,那么《被讨厌的勇气》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我们本可以不必坠落。 它斩断了因果论的锁链:你的过去不是你的囚笼。阿德勒心理学告诉我们,不是“童年创伤”决定了我们,而是我们为现状选择了“不幸”这个目的。就像突然明白,不是因为我内向所以不善社交,而是我为了避开人际风险,主动选择了内向。 “课题分离”是锋利的刀,切开人际的黏腻纠缠。别人如何看你,是他的课题,与你何干?自由,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这份勇气不是铠甲,而是让你明白,你原本就无需为所有人的期待买单。 把自己从别人的凝视中解放出来,世界骤然开阔。真正的自由,在高处。
  • S137***671
    《被讨厌的勇气》用对话式哲思颠覆认知:心理创伤并非过往造成,而是当下的解读选择。核心“课题分离”教会我,不必为他人评价内耗,也不干涉他人人生。真正的自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专注自身成长。这本书让我挣脱他人期待的枷锁,学会接纳自我、主动承担,在不迎合的清醒中,收获内心的安宁与力量。
  • S137***048
    二夜第十一节对“人生谎言”与勇气的剖析,如惊雷般戳中内心。哲人点破,很多人讨厌自己、回避人际,实则是为逃避受伤而编造的借口——就像脸红恐惧症患者借症状逃避告白失败的可能,我们也常以“不够好”为盾牌,躲在安全壳里。 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心理学”,它告诉我们,决定人生的从不是过去的创伤,而是当下的选择。承认自己因害怕被讨厌而逃避,已是突破;而真正的自由,恰是挣脱“认可欲求”的枷锁,敢于按自我方针生活。
  • S137***287
    阿德勒心理学里“整体论”的视角——它打破了我们习惯的“拆分思维”,不把心灵/身体、理性/感情割裂开,而是看成一个联动的整体。比如紧张时手脚发抖、愤怒时失控,其实不是“感情支配了理性”,而是我们作为完整的个体,在当下状态里的综合反应。
同类书籍推荐
  • 微表情心理学:人际关系中的心理策略
    晓鹏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
    宁安宁
  • 心理学的诡计大全集
    万宇峰
  • 心理学入门:简单有趣的99个心理学常识
    舒娅
  • 幸福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2
    岸见一郎
  • 心理学入门
    韦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