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科学/ 社会学/ 乡土中国
社会学
乡土中国
作者:费孝通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7章)
社会学经典著作

【简介】“乡土中国”一书是费孝通的著名著作之一,作者尝试对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进行深层剖析,深入浅出地讨论了结构之构成、功能、运行体系等等,展现了社会结构是如何支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本书语言流畅,浅显易懂,但是所蕴含之道理发人深省,时至今日仍然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社会学著作。

随感
  • S131***367
    很棒!!!
  • 刘心蕊 23032120367
    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 寸晓丹202211010652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剖析中国乡村社会的经典之作,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中国乡土社会的本质特征。费孝通以社会学视角解码中国乡村的文化基因,让读者深刻理解中国社会“从哪里来”,其洞见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 寸晓丹202211010652
    变迁启示:书中对乡土社会的剖析,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揭示了现代社会转型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
  • 寸晓丹202211010652
    礼治秩序:依赖“礼”(传统习惯)而非外在权力维持社会秩序,“无讼”现象源于对礼的自觉遵守。
  • 寸晓丹202211010652
    差序格局:人际关系如波纹扩散,以“己”为中心,与西方“团体格局”迥异,凸显传统社会的亲疏远近。
  • S131***662
    《文字下乡》随感:探寻乡土社会的交流密码 读完《文字下乡》,我对乡土社会的交流模式有了新的认知。费孝通先生指出,乡土社会里人们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面对面交流频繁,“特殊语言”丰富,文字的使用场景相对较少。这让我反思,文字并非在所有社会形态中都占据主导地位。 在乡村,村民们凭借长期积累的默契和丰富的肢体、表情语言,就能实现高效沟通。像邻里间一个简单的眼神、动作,就能传达复杂的信息,这是在城市陌生人社会难以见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随着社会发展,乡村与外界联系增多,文字在记录信息、传播知识、参与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比如农产品电商的兴起,就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文字能力来处理订单、撰写产品介绍。 文字下乡不能简单地强制推行,而要结合乡土社会的实际需求和文化特点。可以通过举办实用的文化讲座,如农业技术资料阅读、合同文书解读等,让村民看到文字的实用性,激发他们学习文字的兴趣。只有这样,文字才能真正融入乡土社会,助力乡村发展。
  • 寸晓丹202211010652
    乡土本色:乡村以土地为根基,形成“不流动”“聚居”的熟人社会,规矩靠传统和共识维持,而非法律。
  • 吴腾浩243244Y131
    《乡土中国》如一把钥匙,打开传统中国社会的密码。费孝通笔下,土地是农民的根,生于斯长于斯,形成熟人社会。差序格局下,亲疏有别;礼治秩序里,传统成规维系生活。字里行间,尽是对乡土社会的洞察与深情。
  • S131***741
    值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