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外国小说/ 安娜·卡列尼娜
外国小说
安娜·卡列尼娜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于大卫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249章)
普鲁斯特、纳博科夫、米兰·昆德拉、村上春树、帕慕克都读完了,你会是下一个吗?在一生的时间里,抽出7天,和安娜·卡列尼娜待在一起,这很值得。

【简介】因为和法国女教师的关系被妻子多丽发现,奥勃隆斯基家里彻底乱了套。他只好请求自己的妹妹安娜·卡列尼娜,来家里处理种种困境并安抚多丽。可安娜偏偏在下火车的时候,碰到弗隆斯基。安娜,不能用词语描绘她特别的美与气质。丈夫是彼得堡高官,那“著名的卡列宁”。弗隆斯基,非常富有、漂亮、聪明、高贵,碰到安娜之前,和少女吉蒂一片火热,所有人都以为他将在下一场舞会向吉蒂求婚。他们就是偏偏遇见了,在第一部第18节那个著名的段落。所有人的命运在这一刻被写好。还有列文,托尔斯泰化身在书里的影子。他以自己的选择获得精神宁静与俗世幸福了吗?

随感
  • S137***478
    打卡第八天:因为我比较好奇安娜和弗隆斯基感情的进展所以我跳读了一部分内容,大概看了安娜的丈夫怎么去跟安娜说起她出轨的事,那样笨拙而骄傲,我其实在那一刻很同情他,他似乎没有错,但是他也不爱安娜,他这么做只是迫于认知和名誉,而不是爱。我大概看到安娜说她怀孕了,我盯着这一行字愣了好一会,不可思议。我没想到他们的爱情会疯狂成这样,因为他们的初遇和后来的接触是在一个比较唯美的氛围里面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安娜回彼得堡的列车上上下的那场雪以及弗隆斯基后来的惊现,太美了,我以为他们的禁忌之恋会克制,苦涩,隐秘,求而不得,无疾而终。没想到现在成了众所周知的秘密。安娜不能走的很大一个阻力是儿子。我认为这样的爱情太炽热了,没有安全感。把理智烧的不剩多少,这样的感情状态是我所不太认可的。
  • S137***478
    打卡第七天:救命啊啊啊啊,安娜走出车厢的时候我还在想,不会这么巧吧,没想到不久弗隆斯基就出现了,好激动。可是这算禁忌之恋吧?安娜有丈夫,也有儿子,弗隆斯基之前与吉蒂也暧昧不清。可是我感觉这份感情很突然,很莫名其妙但是很美,是的,我认为这份感情很美,像雪,像冬阳。但我依旧认为婚姻有义务与责任对配偶忠诚。所以舞台从莫斯科换成了彼得堡。安娜也是在意弗隆斯基的,弗隆斯基在追求安娜。安娜可能离婚吗?那么离婚之后就好了吗?这样奇妙的心动真的值得放下现在的所有吗?这是值得深思的,最可怕的是缺失奋不顾身的勇气,还是不顾一切后输的一败涂地?这样的感情来的快而浓烈,让人信服它的特殊性和宿命感,也让人怀疑它的长久性和坚韧度。吉蒂的境遇也让我惋惜。那这对于列文来说是一件好事吗?
  • S137***478
    打卡第六天:今天看了列文回家后和安娜回家路上的情景。列文这边写的温馨,令我欣慰的是列文并没有被失恋打败,他似乎找寻到了灵魂的完整——以失去的代价。这里很有思考的价值,也更凸显了人物的魅力。看到母牛产出小牛的那里我读着心软软的,真的很可爱很温馨,引导着我们去爱这个世界,去感受生活的细节。这些都不是宏大叙事,只是生活最最平凡和容易被忽视的碎片,却也正是这些宝贵的瞬间拼凑出我们的生活。一开始我对于列文这个角色的好感一般般,我也是肤浅的,他与城里之人格格不入,有时候也会显示出执拗怪异的一面,也没有斯捷潘或者弗隆斯基美丽优雅的外形。但是现在我与他产生了共鸣,他是那样的正直,那样可爱,质朴。安娜坐火车回去的情节写的很唯美,把她迷乱的心理状态展现得活灵活现,我读来会心一笑,好奇安娜和弗隆斯基接下来的交集。
  • S137***478
    打卡第五天:救命,安娜跟弗隆斯基的对视写的太有feel了!!!感觉很有张力!!安娜的确是一个很特别的女子。从第一章看起我就一直在等待,期待着以名字作为本书书名的女主角的到来。可以看出来作者在安娜出场时有意地铺垫蓄势了,通过他人对安娜的评价和反应来以及直接描写正侧结合的使得安娜的形象在一开始就很鲜活。她跟其他的贵妇小姐都不一样,我甚至不敢相信她是一个八岁男孩的母亲!!作者写的很有意思,弗隆斯基和安娜之间有一种很微妙的引力,所以说弗隆斯基才是男主吗?安娜跟其他贵妇小姐们最大的不同是,她不是洋娃娃,她身上有着自内而外的生命力。优雅而美丽,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她吸引。很有魅力。这让弗隆斯基被她吸引很有说服力。但是安娜呢?安娜似乎对弗隆斯基也是有一些不同的,不过目前有抗拒和疏离,不知道以后会怎么发展。
  • S137***478
    第四天打卡:看了列文向吉蒂求婚还有他与弗隆斯基见面的场景,列文可谓与城市环境格格不入,这里的人不喜欢他身为乡下人的粗俗鄙陋,他也不赞同城里所谓的文明人一些“无知”的封建观念。这里似乎有批判讽刺的意味。同时吉蒂的状态也是我所惋惜的。他的确如老公爵所言被弗隆斯基迷住了,弗隆斯基跟男主似乎是一类人,但我觉得老公爵批判的很深刻——他们都是机器造出来的,他们全都一个模样,全都是废物,哪怕他是王子血统,我的女儿也不需要他。年轻女孩容易被财富,容貌还有一个男生所表现出来的表现所迷住,但感情讲究的是更深沉更内在的东西,这方面列文就像一块蒙尘的璞玉,所以人只看到他的表现,忽略他美好的内在,就像所有人只看到贵族公子们谦和绅士,风度翩翩的表象,忽略了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我为列文在感情上失利感到惋惜。
  • S137***478
    打卡第三天:今天看了男主跟列文餐桌谈话内容。“但是,教化的目的就在于此:从一切事物中创造享受。”“哦,要是这个目的,我宁可做野蛮人。”这句话之前看到过,原来出自这里。其实我也不喜欢城里人所谓的“彰显他们不需要干活,身份地位高贵的留长指甲的行为” 我更偏向于一切都回归自然和质朴。我认为劳动是必要的,无论是工作需要还是干家务活这些,我认为把不需要劳动当做值得炫耀的事是很肤浅和虚荣的。这里应该是拿男主跟列文做对比了。 然后男主提到的两种爱情,我接触过很多次了,我认为婚姻里忠诚是底线。这里男主的爱情和列文的爱情也形成了对比。我非常不认同男主的行为。可以看出男主是很现实的,列文这个角色身上则带有较大的理想主义色彩。 但是我们无法否认的是,现实中还是男主这样的人多一些。
  • S137***478
    打卡第二天:首先截取一下惊艳的句子——“但对列文来说很容易从这群人中认出她来,就像在荨麻中认出蔷薇那样。一切都因她而发光。她是照亮了周围一切的微笑。他走了下去,避免长时间看着她,就像不能这样看太阳,但他看见了她,就像太阳一样,不用去望”。今天看了列文离开男主后去见哥哥还有见到心上人吉蒂的情节。也算是对于男主妻子多丽身世的补充吧,虽然它写的是列文对吉蒂的爱恋。多丽年轻时应该也像吉蒂那样,与现在的模样形成了反差,我很唏嘘,更明显地感受到这些贵族的虚伪——特指男主。列文这个人物还有他和男主之间“相爱相杀”的相处模式挺有意思的。不过我感觉列文和吉蒂这一对很难成,因为身世背景财富地位这些东西横亘在他们面前,而这些身外俗物都是为当时甚至现在的社会所看中的。这也更加凸显出这份感情的纯真美好。
  • S137***478
    打卡第一天: 略读了前面几页,没有看很多 ,都是用碎片时间读的。 不过男主的形象已经大概了解了。我对他有种很熟悉的感觉,就像《复活》里的聂赫留朵夫。都是上层阶级,得到祖父辈的荫蔽可以享受优越的物质生活。而且,他还有着俊秀的容貌和外表上看着温和有礼的气质。但是开头就点破了他的丑事——出轨。我很同情他的妻子。他不想向妻子低头,认为无法真正和解,因为他不爱妻子,不爱他五个孩子的母亲,不爱这个操劳了很多年的枕边人。因为她不漂亮。我很感慨。同时也认为他真的很肤浅。这是他道德品质上的缺陷。这里体现了那个时代女性处境的悲哀,是被困在家庭中的佣人,为之付出美好的青春后因人老珠黄而被嫌弃,被背叛,被舍弃。我又想起了《玩偶之家》里的诺拉,她们其实是相似的。我开始好奇,后面的故事到底是写男主道德的救赎还是继续深陷
  • S101***459
    教化的目的就在于一切事物中创造享受
同类书籍推荐
  • 悉达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代表作)
    (德)赫尔曼·黑塞
  • 教父(同名影视原著小说)
    马里奥·普佐
  • 撒旦探戈(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 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
  • 世界名著精选小说集(全25本)
    卡夫卡
  •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