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科学/ 文化/ 礼法印记
文化
礼法印记
作者:陈鷟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20章)

【简介】礼法制度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它经历了近千年的沉淀与一代代思想家、政治家们深入的思考和选择,有着深厚的历史与哲学根基。本书讲述了从西周建立礼法制度,到春秋战国礼法分立,再到西汉礼法再合的过程,大致讲述了中国礼法制度的起源与形成。

随感
  • S138***705
    礼法如古卷上的墨痕,刻进文明的肌理。校园里,课堂签到的秩序是礼,图书馆静音的默契是法;生活中,排队时的谦让是礼,公共空间的守则是法。二者从不是冰冷的约束,而是人心向善的标尺。 古人云“礼法并用,教化俗成”,如今这份印记仍在延续。遇见师长的躬身问好,是礼的温度;遵守校纪校规的自觉,是法的底线。它们像空气般寻常,却让集体生活有序可循,让个体善意有处安放。 礼法不是束缚自由的枷锁,而是守护美好的屏障。这份流淌千年的印记,在日常点滴中滋养着我们的言行,让文明在规则与温情中代代相传。
  • S137***220
    读《礼法印记》,像摸了摸中国文化的“骨架”。西周的礼是“定盘星”,把血缘、等级缝进日常;到春秋战国,礼崩乐坏里藏着思想的“破茧”——法家要“硬规矩”,儒家守“软
  • 袁宇彤
    读《礼法印记》,像摸了摸中国文化的“骨架”。西周的礼是“定盘星”,把血缘、等级缝进日常;到春秋战国,礼崩乐坏里藏着思想的“破茧”——法家要“硬规矩”,儒家守“软教化”,吵吵闹闹反倒让礼法都更清醒。 最有意思的是西汉的“再合”:不是简单把礼和法粘起来,是让礼成了法的“底色”,法成了礼的“底线”。比如对长辈的孝,既靠伦理约束,也有法律兜底。 这哪是制度史,明明是中国人的“相处智慧”——既要情分,也讲规矩。几千年过去,咱们今天说的“合情合理合法”,其实还是这礼法揉出来的性子。
同类书籍推荐
  • 西班牙:拉美文化概况(大学外国文化通识教育丛书)
    朱凯
  • 四大门(历史与社会·经典重刊)
    李慰祖
  • 文化的重要作用
    塞缪尔·亨廷顿
  • 一本书读懂乡土中国
    意岸
  • 万物有信:七十二物候里的中国时序
    李蔚
  • 曾国藩手书家训
    雷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