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散文随笔/ 我的阿勒泰(马伊琍、周依然、于适主演同名影视剧原著)
散文随笔
我的阿勒泰(马伊琍、周依然、于适主演同名影视剧原著)
作者:李娟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30章)
随感
  • S137***658
    妈妈通过自己对汉语的理解,将汉语与哈萨克语言连接起来,使在小山村里村民能够接触到外界事物,在“我”的调侃式下,“我”是很敬佩妈妈的能力的。 通过“我”家安装电话的机会,我看待了哈萨克人民的生活状态,有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与叮嘱,爱情之中的美好,友情之间的随心,每当读者阅读时,就经历了一次村民的人生组成,感受到风土人情。
  • S137***934
    这本书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全是细碎的日常:一颗糖,一次串门,一个等待顾客的午后,一件旧衣服。但李娟总能从这些最微小的事物中,挖掘出深邃的情感和哲学。 她写外婆的节省,写母亲的乐观,写哈萨克邻居的淳朴与善良。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叙述背后,是关于时间、记忆、亲情、孤独与联结的永恒命题。她让我们相信,生活的真谛并不在远方,恰恰就藏在我们触手可及的日常里。
  • S137***658
    首篇中写着作者每当从乌鲁木齐市回到阿克哈拉村时,会带一些小玩意,第一次时袖珍兔,第二次时金丝熊,每当“我”离开家乡时,“我”带回去的小玩意代替我陪着着家人们,每当外婆陪着它们时,小小的玩意总像“我”还没有长大的模样,依旧陪在她身边。第二篇讲述妈妈要“送”我一匹马,从我起初疑惑到后面逐渐思考怎样养马,“我”甚至开始想象我有了马之后的生活,文字传达出“我”对生活的热爱,还有“我”欣喜被妈妈念着
  • S137***686
    翻开《我的阿勒泰》,最先被李娟笔下的边疆日常击中。没有宏大叙事,只有戈壁牧场的风、挤牛奶的清晨、与哈萨克族邻居的细碎交往,文字像带着阳光的温度,把平凡生活写得鲜活又有力量。作为新闻专业学生,我特别注意到她观察的细腻——连牛犊的眼神、风掠过草甸的声音都被精准捕捉,这恰是新闻特稿需要的“细节力”,能让读者从微小处触摸到真实世界的肌理,这种用真诚视角挖掘生活质感的方式,值得我在新闻写作中反复学习。
  • 眠眠
    在书中,李娟写外婆追着一只塑料袋跑过草原,那袋子“像一只生了气的月亮。”这个荒诞又诗意的画面,恰恰时最本真的生命宣言——在戈壁深处,人依然保有对无用之美的敏感与狂热。当我们在城市里精心规划每一次出行,她在阿勒泰的颠簸班车上,把荆棘丛生的生活坐成了无尽的驰骋。原来真正的自由,从来不在远方,而是你凝视一朵云时,心底泛起的那阵清风。
  • S137***330
    那个夜晚,李娟用文字把阿勒泰的舞会搬到了纸上。篝火、歌声、笨拙却真诚的舞步——她让我看见,在荒凉之地,人如何用身体里的火种对抗整片草原的寂静。 原来所谓远方,不过是把每一个“此刻”跳成永恒。 我清楚地看见你
  • S136***417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自己能像阿勒泰的人们一样,保持一颗纯真、善良的心,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角落,用心去生活,用爱去感受,让生命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 S136***210
    “我写下的故事曾让无数读者向往。其实最最向往的是我自己。”李娟有淳朴的语言写下她眼中的阿勒泰,是有呼吸有灵魂的活物。戈壁的风、冬日的雪、迁徙的牛羊,在她笔下都成了会说话的生命。最动人的是那些看似笨拙的牧民——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与自然相处,那种笨拙里藏着我们早已遗失的智慧。这不是在书写远方,而是在为我们这些“现代人”指回失落的精神故乡。在喧嚣时代,这本书像一捧清泉,让我们明白:幸福可以如此简单。
  • 阿於
    作者的文字像阿勒泰的风,裹挟着草原的青草香与戈壁的粗粝感。没有刻意的抒情,只是写赶羊、煮奶茶、看星空,却让平凡日子闪着光。她笔下的自然不是风景,是与人生死与共的伙伴;生活的苦也不是煎熬,是带着暖意的烟火气。合上书,仿佛也站在了那片辽阔土地上,心跟着变得澄澈。
  • S128***261
    此时此刻不仅是心里的风是温柔的外面的风更是暖暖的,不仅流露出对阿勒泰的爱更是对作者自己生活的热爱,她爱这片土地,爱这种生活方式,跟风一样自由。
同类书籍推荐
  • 冬牧场
    李娟
  • 病隙碎笔
    史铁生
  • 蔡澜吃喝玩乐人间作品集套装5册
    蔡澜
  • 歇会儿
    蔡澜
  • 朝花夕拾
    鲁迅
  • 一茶一盏:品味慢生活
    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