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互联网+/ 如何教人工智能说人话?
科普/互联网+
如何教人工智能说人话?
作者:徐英瑾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65章)

【简介】AI的本质是什么?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的区别在哪里?ChatGPT究竟是人工智能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还是某种误入歧途的“假AI”?我们 不许诺美丽空洞的AI前景,而是告诉读者,未来的AI之路到底有多少激流险滩——对于统计学工具与硬件升级的片面崇拜,对于智能科学基本原理的蔑视,是目前AI研究的大危机。在我们看来, 万众期待的ChatGPT,只是新时代的“牛顿炼金术”。

展开
随感
  • 张正禄
    基于如下考量,数据训练模式在原则上就无法使得高质量的科学知识在用户界面上出现: 第一,由于新科学知识(如最新医疗期刊上出现的新疗法)的出现往往很难被既有的训练数据所覆盖到。第二,由于数据标注员本身都不是各行各业的专家,而且,很多专业的学术信息在互联网上也并非是可被轻易获取的。通用大语言模型虽然一般会话能力比较出色,却难以应对专业领域内的问题;而瞄向专业领域的大语言模型却在关于日常话题的会话能力上表现较弱。第三,由于基于大数据训练的任何模型反映的都是一般人对某个问题的普遍看法,因此,ChatGPT回答没有个性,不能反映其在特殊的社会分工中所扮演的特定角色,更谈不上成为特定的责任者,以便为错误的知识表达负责。与传统的搜索引擎技术不同,ChatGPT无法为其知识来源进行精确的标注。
  • 井东燕
    随着技术的发展,愿人工智能能按照“六书”原则创制出只有特殊圈层内的语言使用者才能理解的新汉字,以创新的方式使用汉语与日语中的量词搭配方式,并由此强化而不是模糊化特定文化共同体的“颜面”。
  • S130***791
    只有AI的输出结果与人类价值观相符,才能确保AI模型的能力和行为与人类意图保持一致。仅依靠数据和算法并不足以实现人机对齐,这意味着在设计奖励机制时,不仅要考虑任务的效率、效益和效果,还需要考虑行为是否符合人类的伦理标准。
  • 扈超广
    对于AI研究来说,让计算机能够“说人话”,就将具有如下的重要理论意义——这样的一项工作,将帮助我们从“人造认知架构”的角度理解语言能力在一个智能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并由此夯实AI研究与广义上的认知科学之间的联系。
  • 赵文婷
    这本书以极具前瞻性的视角拆解了人工智能语言生成技术的神秘面纱,让我第一次系统性地理解了AI对话背后的深层逻辑。作者巧妙地将艰涩的技术术语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案例,仿佛带领读者参与了一场构建虚拟大脑的语言实验。 最让我震撼的是书中关于"语言即行为"的论述。当AI开始通过对话影响人类决策时,开发者就肩负着双重责任——既要训练算法理解语义的数学表达,更要为其植入伦理判断的维度。作者用"镜像学习"的比喻令人印象深刻:AI就像站在人类语言镜像前的孩童,既模仿发音也吸收偏见,这让我反思日常对话中潜藏的价值取向如何被算法放大。 书中对"数据喂养"过程的剖析发人深省。当看到作者用婴儿语言习得对比AI训练时,突然意识到我们正见证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认知革命。人类通过模糊联想构建语言体系,AI却依赖精确的向量计算,这种本质差异导致即便是最先进的模型,也难以真正理解"悲伤的月亮"这样的诗意表达。这种局限性反而让我对人类的创造性思维产生新的敬意。 最值得深思的是最后一章关于"对话边界"的讨论。当AI开始主动设置话题、引导对话方向时,权力关系的微妙转变已然发生。作者提出的"对话透明度原则"极具现实意义——当我们在和客服AI争论账单问题,或者向心理咨询AI倾诉秘密时,是否应该知晓这些对话将如何被解析、存储和利用? 合上书本后,我尝试用新的视角观察日常的AI交互。当手机助手误解指令时,不再觉得是技术缺陷,而是看到了语言歧义性这个永恒的难题;当聊天机器人写出优美散文时,也不再惊叹于"智能",而是思考背后人类标注员付出的认知劳动。这本书教会我的不仅是AI如何说话,更是如何以更清醒的姿态与数字文明对话。
  • 张正禄
    从专门工具到综合工具的路径或许是难度更低、成本更小、结果更优,就像现在的运输工具汽车、火车、高铁、飞机,但在林海雪原,仍有人使用雪橇进行日常运输。在智能手机之前,有语音通话手机、听音乐用mp3、看视频用MP4、上网用电脑,今天集成到一部手机上,从简单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事物发展必然的过程。
  • 李扬
    AI 指令是人机交互的桥梁,精准指令可激发 AI 无限潜能,模糊表述则易致输出偏差。探索高效指令设计,既是技术优化,更是人类思维与 AI 能力的深度对话。
  • S120***859
    书中认为现行人工智能研究存在对统计学技巧和硬件升级的片面崇拜以及对智能科学基本原理蔑视的问题,重点介绍了纳思系统,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还探讨了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科学共同体等方面的影响,如可能加剧人类社会的“自欺”、模糊科学共同体的“颜面”等,引发读者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深入思考。
  • S131***750
    《如何将人工智能说人话》深入浅出地拆解了人机交互的语言密码,揭示了让AI理解人类意图的核心逻辑。书中既有对话设计的黄金法则,又包含情绪共鸣等进阶技巧,为消除人机沟通壁垒提供了兼具技术性与人文温度的解决方案。
  • S108***845
    这部作品的价值,早已超越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范畴。它像一面照妖镜,映现出数字文明时代语言的深层焦虑与希望——当《尔雅》的释词传统遭遇大语言模型的涌现能力,当《文心雕龙》的创作论对话强化学习算法,人类正在见证语言本体论的根本变革。那些在杭州云栖小镇调试对话模型的工程师们,或许正扮演着数字时代巫史的新角色,他们用梯度下降法重写着"道可道,非常道"的永恒悖论。在这个意义坍缩与重建的时代,教AI说人话的终极命题,实则是人类在数字镜像中寻找自我认知原点的精神远征。
同类书籍推荐
  • 云上的中国 3:剧变中的AI时代
    吴晓波
  • AI改变世界:人工智能新发展与智算经济
    方磊
  • 神工智能:诸神与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
    阿德里安娜·梅厄
  • 零基础玩转AI写作
    杜利明
  • 怎么用Deepseek搞钱
    胡先敏
  • 如何用DeepSeek写出爆款文案:从标题到转化的全流程技巧
    刘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