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艺术/ 设计/ 龙门石窟
设计
龙门石窟
作者:陈长文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23章)
随感
  • 111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为丰富的洞窟;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追福开凿营建的;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其中的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的标志性造像。
  • 李天林
    石佛的凝视——读《龙门石窟》随感 佛的慈悲,在石头的沉默中永恒 中秋国庆长假,我选择了陈长文的《龙门石窟》作为精神旅伴,开启了一场与千年石刻的对话。这本书替我诉说了一种独特的“假期宣言”:在时光的雕刻中,寻找永恒的价值。 翻开这本著作,我仿佛跟随作者走进了伊水两岸的石窟群。陈长文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笔触,将龙门石窟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娓娓道来。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开凿,到盛唐时代的鼎盛,这些沉默的石像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演进。 书中对卢舍那大佛的描写尤为动人。这尊依山而凿的巨像高17.14米,仅头部就达4米,耳长1.9米,却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慈悲与庄严。最让我震撼的是,这尊大佛的面容是以武则天为原型雕凿的,将女性的柔美与佛家的慈悲完美融合。这一发现成为我从中找到的“假期宣言”:真正的力量,源于内心的包容与智慧。 通过作者的解读,我理解了石窟开凿背后的深意。北魏时期,佛教造像从云冈石窟的“雄健可畏”转变为龙门的“温和可亲”,这一变化正是佛教中国化的生动体现。那些微笑的佛像,不再令人敬畏疏离,反而让人感到亲切温暖。 书中还详细介绍了“龙门二十品”的书法价值。这些北魏碑刻题记代表了魏碑体的最高成就,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站在这些千年墨迹前,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工匠挥毫刻石的身影,感受到了中华文字的生命力。 最让我深思的是石窟的保存状况。许多佛像在历史长河中遭受了破坏,卢舍那大佛的双臂也已残缺。然而,正是这种残缺美,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真实与厚重。它们像一位位沉默的智者,无声地诉说着文明的兴衰。 陈长文在书中特别强调了龙门石窟的“皇家风范”。作为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这些洞窟规模庞大,富丽堂皇,汇集了当时石窟艺术的精华。这种国家层面的文化工程,展现了古代中国对精神世界的重视与追求。 合上书本,长假的喧嚣渐渐远去,但龙门石窟的影像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中。这本书替我诉说的“假期宣言”是:文明的传承不在于物质的永恒,而在于精神的延续;历史的价值不在于完美的保存,而在于真实的见证。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或许都需要这样的阅读体验,让自己慢下来,与千年文明对话,在时光的长河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感谢《龙门石窟》,让我在这个假期完成了一场充实的精神之旅,也对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 S128***232
    合上书页,伊河的水声仿佛在耳边回响,这趟与历史的对话,让假期变得格外厚重。
  • S136***779
    凿痕里藏着北魏的风、唐代的光,石壁上的佛与菩萨,早已不是冰冷石头,而是古人的虔诚。
  • S128***232
    读完这篇《龙门石窟》,让我感觉到它更像是一部跨越400多年的“集体创作”。伊水无言,石窟有光。
  • 计应2404班钟欣茵
    踏入龙门石窟,仿佛穿越千年时光。一尊尊佛像或庄严慈悲,或灵动飘逸,刀刻斧凿间尽显古人高超技艺。那精美的雕刻,细腻的线条,无不诉说着往昔的辉煌。石窟在岁月侵蚀下略显沧桑,却更添历史厚重感。站在这片艺术宝库前,我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心中满是对先辈智慧的赞叹与敬畏。
  • S136***390
    读完这篇《龙门石窟》,让我感觉到它更像是一部跨越400多年的“集体创作”。伊水无言,石窟有光。北魏的风,唐代的雨,都在这一壁一龛里凝成永恒。佛低眉,似笑尽人间贪嗔;匠无语,却刻下岁月回声。龙门不只是一座山,更是一部石头的史书,让后来者在一凿一斧里,听见自己的心跳。
  • 罗秋爱
    站在伊水之畔,抬眼望去,龙门石窟的万千造像并非冰冷的石头,而是被时光焐热的文明密码。从北魏孝文帝时期的古拙雄健,到唐代的丰腴灵动,每一龛佛像、每一缕衣纹,都是匠人以凿为笔、以石为纸,刻下的时代印记。
  • 岑璐瑶
    看完龙门石窟,我受益匪浅仿佛回到了千百万年前亲眼看到那震撼的场面
  • 检验2401班蒙凤仙
    翻开《龙门石窟》,仿佛亲手触摸到了千百年的时光。书中对卢舍那大佛的描写尤为动人——“那微微上扬的唇角,似含着看透世事的悲悯与从容,将大唐的气度凝固成永恒”。凝视着图片里斑驳的佛像,我忽然读懂,所谓“永恒”从不是一成不变的完美,而是在风雨侵蚀中依然伫立的坚韧。 最触动我的,是作者在书末写下的“假期宣言”:“不追网红打卡的喧嚣,只寻一处古迹,让心灵与历史对谈。” 这句话像一面镜子,照出我过往假期里的浮躁。我们总在追赶景点,却忘了慢下来倾听文化的声音。合上书,我暗下决心,下一个假期不再盲从人流,而是像作者那样,带着敬畏之心走进一座博物馆、一方古迹,让脚步跟上心灵的节奏。 《龙门石窟》不仅是一本介绍石窟的书,更是一份唤醒文化自觉的邀约。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旅行,是与文明的深度相遇。
同类书籍推荐
  • 梁思成林徽因讲故宫
    梁思成
  • 故宫建筑细探
    周乾
  • 建筑与时间:从上古城市到当代空间
    唐克扬
  • 园林有境
    陈从周
  • 三大宗师:详解中国建筑美学的机理与意趣(共3册)
    陈从周
  • 穿越千年看古建
    知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