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科学/ 文化/ 生活的艺术
文化
生活的艺术
作者:林语堂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84章)
央视《朗读者》倾情推荐!为疲惫的中国人寻找一条生活的艺术之路!

【简介】本书是一本散文集,林语堂在书中谈论了庄子的淡泊,赞扬了陶渊明的闲适,诵读了《归去来辞》,还讲解了《圣经》故事,谈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等等。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方式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随感
  • S138***625
    《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向西方诠释东方生活哲学的经典之作。书中没有深奥的理论体系,而是以幽默睿智的笔触,娓娓道来中国人如何将日常生活升华为艺术。作者推崇闲适的人生境界,教导读者品味喝茶、观山、赏花等简单乐趣,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尤显珍贵。这本书不仅是对生活美学的深刻思考,更是指引现代人寻找内心宁静的精神指南。
  • S137***656
    好看
  • S138***241
    林语堂说“生活的智慧在于滤除那些不重要的杂质,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这份“重要”,或许就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是茶里的回甘,是和家人闲聊的片刻。往后日子,愿我们都能带着这份“假期宣言”的心境,在忙碌中偷得浮生半日闲,把每一个寻常日子,都过出诗意与暖意。
  • S137***136
    读《生活的艺术》有感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以东方哲学为骨、生活细节为肉,为现代人勾勒出一幅诗意的生活画卷。他反对功利的追逐与枯燥的禁欲,倡导一种“中庸”的生活美学——在柴米油盐中寻诗意,于平凡日常里品真味。 书中对“悠闲”的解读最是戳心:它不是无所事事的慵懒,而是内心的从容自洽,是从忙碌中抽离、感受当下的能力。无论是清晨热茶的回甘,午后云卷云舒的惬意,还是傍晚与家人的闲话家常,都被他写得细腻动人。 这让我明白,生活的艺术从不是刻意追求精致,而是以松弛的心态接纳琐碎,用感知力捕捉藏在烟火里的小确幸。
  • 香克斯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将东方的通透与西方的理性熔于一炉,为奔波于世俗的人们,点亮了一盏“慢下来”的灯。他不教高深的哲理,只谈吃饭、睡觉、赏花、听雨,却道破了生活的本质:所谓艺术,从不是脱离烟火的空谈,而是在琐碎日常里,守住一份从容与热爱。
  • S137***146
    读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仿佛听一位智者闲话家常,卸下了现代生活的紧绷感。他不谈宏大道理,只劝人在柴米油盐中寻乐趣——像欣赏窗外的雨、慢煮一壶茶,或是在书页间夹一片落叶,这些“无用”的小事,恰恰是生活本真的模样。 书中最打动我的,是他对“闲适”的诠释:不是偷懒,而是懂得与生活和解。我们总忙着追赶目标,却忘了感受晚风的温度、食物的香气。林语堂告诉我们,生活的艺术从不是把日子过成精致的模板,而是在平凡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在忙碌中留一方天地给内心。 合上书,我开始学着放慢脚步,发现曾经忽略的小美好。原来真正的生活智慧,就是用心对待每一个当下。
  • S136***897
    生之享受包括许多东西:我们本身的享受、家庭生活的享受,树木、花朵、云霞、溪流、瀑布,以及大自然的形形色色,都足以称为享受。
  • S136***779
    林语堂说“生活的智慧在于滤除那些不重要的杂质,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这份“重要”,或许就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是茶里的回甘,是和家人闲聊的片刻。往后日子,愿我们都能带着这份“假期宣言”的心境,在忙碌中偷得浮生半日闲,把每一个寻常日子,都过出诗意与暖意。
  • 王萍 202302030311
    诚然,闲适的生活是许多人向往的,但在快节奏的社会中,要如何找到内心的平衡,保持幸福的状态,是一种充满智慧的人生哲学。
  • 王萍 202302030311
    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寻找那势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穷究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我们认识的只是些不完美的、曾死的人类的本性;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得以和平地工作,旷达地忍耐,幸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