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散文随笔/ 我与地坛:(插图版)
散文随笔
我与地坛:(插图版)
作者:史铁生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33章)

【简介】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散文质朴通透,蕴含深刻的生命哲理,被誉为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这部散文集选取了《我与地坛》《记忆与印象》《秋天的怀念》《合欢树》《黄土地情歌》等史铁生最为经典的散文。其中《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最为经典的散文之一,全文感情深厚隽永,哲理含蓄,感人至深,是史铁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多年来他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

随感
  • 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242李杰
    国庆整理旧物时,我翻出了爷爷的集邮册。泛黄的册页里,夹着上百张邮票:有的印着万里长城,边角还留着寄信时的邮戳;有的是生肖专题,图案崭新得像刚出厂,爷爷说这是专门买来收藏的。这让我想起“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后来,我学着给假期“分分类”。一半时间用来“实用”:陪爸妈逛公园、帮奶奶做家务,完成那些早就想做的事;另一半时间留给“收藏”:坐在阳台晒晒太阳,翻一本没看完的小说,甚至只是躺着听会儿歌,不追求任何“意义”。没有紧绷的计划,日子反倒过得格外惬意。就像那些邮票,不必强求每一张都有“寄信”的实用价值,有些只用来收藏、用来享受,也是极好的。这个国庆,我没完成清单上的所有目标,却明白了:生活不是只有“有用”才值得,那些“无用”的时光,同样藏着温柔的意义。
  • 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242李杰
    国庆前,我列了满满一张出游清单:打卡网红景区、排长队买特色小吃、拍够九宫格美照,可越琢磨越焦虑,总怕漏了什么,反倒没了期待。直到回老家,看见爷爷在院子里慢悠悠地侍弄花草。他蹲在月季旁,一点点摘除黄叶,又用小瓢给多肉浇水,动作慢得像在和植物对话。我问他怎么不觉得无聊,爷爷笑着说:“以前总想着多种点庄稼多挣钱,后来才发现,能每天看看这些花开花落,就够了。这让我想起书中的话,“消灭恐慌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消灭欲望”。这让我明白,没有赶不完的行程,没有要打卡的任务,心里的慌劲反倒慢慢散了。原来消灭恐慌从不是逼自己做到完美,而是像修剪枝叶一样,减掉多余的欲望,才能看见生活本来的模样。这个国庆,我没收获满屏照片,却收获了一颗踏实安稳的心。
  • S136***890
    毫无疑问,《我与地坛》是一本极具思想深度的书,不断遭受苦难的作者在犹如一位智慧长者的地坛面前悟出了生命的真谛。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对与史铁生而言有这样一个地方是种幸运,也希望我们每个人痛苦时有这样一个地方收留我们,让我们重新思考一下生命的意义。
  • 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242李杰
    国庆回外婆家,才发现季节的声音藏在寻常日子里,像一首鲜活的歌。清晨被院外的蝉鸣叫醒,那声音拖得长长的,混着老杨树叶子被风吹得“哗啦啦”响,像在和蝉打趣,这是夏天还没走远的余韵。午后坐在老屋廊下,檐角挂着的旧风铃被风拂动,“叮铃叮铃”的声响轻得像秋天的耳语,外婆说这风铃挂了十几年,每到国庆前后就格外清脆。这个国庆,我没追逐热门景点,却在四季交替的声息里,接住了最踏实的幸福。正能体会到书中“春天是祭坛上空飘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
  • 莳鹿🦌
    地坛像一个功力深厚却深藏不露的老者,他静默无言,但眼中难掩智慧的光芒,某一天,一个内心绝望的年轻人走进他的领域,他没有太多的言语,只是静静地陪在年轻人身旁,但是他用四周的花草树木、青砖古瓦开导年轻人,他给年轻人安排了不同的过客,在年轻人面前展现不同的生命姿态,在漫长的岁月中,年轻人不断感悟,终于,看透了生命的本质。
  • S136***227
    于地坛的寂静里,照见生命的宣言 重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总像在喧嚣人间寻到一处静穆的渡口。地坛的老柏树、坍圮的墙、夕阳下的蜂儿,这些寻常景致在他笔下,成了叩问生命的见证者。最让我触动的,是他写下的那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便是我在这个假期里,从书中拾起的“生命宣言”。 初读时只觉这话带着几分释然,再品才懂其中藏着多少与命运的拉锯。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纪失了双腿,地坛成了他“躲避世界的地方”,他曾无数次在地坛的角落里追问“为什么是我”,直到看见母亲悄悄落在身后的目光,看见地坛里生生不息的草木:蚂蚁在草丛里搬家,甚至暴雨过后泥泞里的蚯蚓,都在努力地向土下钻。这些细碎的生机让他忽然明白,生命的意义从不是“为何受苦”,而是“如何在受苦中活出滋味”。
  • 梁依萍
    史铁生在苦难中寻得宁静,令人动容。摘录其“假期宣言”:“静下来,与自己对话,看见生命本真。”在喧嚣中,地坛是他的归处,也让我明白:慢下来,才能读懂生活。
  • 小紫
    在《我与地坛》中,作者对于“写作”与“生死”作出自己的理解,他最后说“为了活着所以写作”的时候,我的心里为之震颤。他在公园观察每一个过往的人并且描述的非常详细,其实这何尝不是反映自己的伤痛呢。
  • S137***617
    读《我与地坛》,总觉得那地坛不是静止的建筑,而是有呼吸的生命。它接纳了史铁生最狼狈的时光——摇着轮椅穿过树林时,落叶在车轮下沙沙作响,仿佛是地坛在轻声安慰;古柏沉默矗立,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地撑起一片精神的荫蔽。他在这园子里悟出了属于自己的生死观,这份智慧也为万千读者提供了安心的庇护所。
  • S136***358
    在《玩具》一章中,可以看出幼年的史铁生十分有趣可爱,对于妈妈买的玩具,却被说成是舅舅买的,这个小小的问题困惑了他一天,以至于一天中都在询问妈妈这个问题,而绿台阶,红柱子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长大后很多次的路过中,他终于认出来儿时高高的台阶,在现在看来也只是不起眼的小景象,他感慨,台阶并不会随着他的身高和年龄而长大,此刻,时光的流逝变得具象化,他也不再是那个询问妈妈小汽车是谁给买的小男孩了,其实这一章我认为是史铁生对于儿时的怀念和对母亲的思念罢了
同类书籍推荐
  • 丰子恺,无宠不惊过一生
    丰子恺
  • 病隙碎笔
    史铁生
  • 云边有个小卖部(彭昱畅、周也主演电影原著)
    张嘉佳
  • 人世间
    朱大卫
  • 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
    梁永安
  • 心生之境
    季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