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少儿/ 亲子/ 教养的迷思
亲子
教养的迷思
作者:朱迪斯·哈里斯、张庆宗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58章)

【简介】《教养的迷思》是乔治米勒奖(美国心理学会颁予的杰出心理学作家奖)获奖者朱迪斯哈里斯的代表作。斯蒂芬平克、查理芒格、梁文道等皆推荐过这位与众不同的心理学作家。传统心理学观点认为父母在对孩子的塑造中扮演着影响深远的角色,但是朱迪斯哈里斯质疑这个传统观念。在《教养的迷思》一书中,朱迪斯哈里斯用众多的证据证明,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大,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辈群体。换句话说,双亲并不能教导孩子社会化,儿童的人格塑成主要受到他们的小伙伴以及家庭以外的经验影响。专家们都是错的!为什么移民的第二代说话口音是和同辈人相同,而不是和他们的父母相同?在英国的早期上流社会,许多男孩生命中的前八年是和保姆在一起,接下来的十年是在寄宿学校生活,结果,言行举止还是和他们的父亲相似?“教养的假设”不能解释这些现象,但是哈里斯可以。斯蒂芬平克说,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他“对童年和儿童的看法”,并预测它将成为“心理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哈里斯提出的理论,将改变为人父母既有的形象。同时,哈里斯也对父母们提出了忠告:你什么可以做,什么无法做到。同时也将父母从“不能培育出自信、快乐、举止得宜的孩子”的罪恶深渊中解救出来。=================================================================作者如此说:1995年,我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的开头这样写道: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有长久的影响吗?本文在考察了相关证据后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事实上,我只是一个失业的大学教科书作者,以及两个孩子的母亲。1997年,这篇论文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乔治米勒奖”。上帝真幽默。37年前,我收到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一封信,信上说他们决定不授予我博士学位,因为他们认为我不够格,签名的正是心理学系当时的执行主席乔治米勒。1998年,《教养的迷思》出版了,它成了十多年来,有关儿童发展与人格的最为畅销的心理学著作。斯蒂芬平克说,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他“对童年和儿童的看法”,并预测它将成为“心理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本书的目的只有一个:“专家们”是错的,父母的教养并不能决定孩子的成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抚养孩子这件事变得容易一些,让家长的压力小一点,但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家长们仍然沿用传统文化中那种令人忧心的教养方式。我提出了一些善意的忠告,想让家长们变得轻松起来,但他们却完全置之不理,甚至连我自己的女儿也是那样抚养孩子的。但我又怎么能指望,我可以影响自己的女儿呢?

【金句】我们总是以为人的人格特质有一种一致性,虽然人不用在新情境中从头学起,他的应对会受先前经验影响,但人格,在不同的处境下,出现不同的面相,表里不一、前后不一,其实是一个正常的状态。

泰纳说:我们会自己归类,从“我,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到“一个美国人”,或“一个地球人”。自动归类依时间而不同,随社会情境而变化——像变色龙。

人人都是外貌协会的一份子,区别只是有人说出来,有些人做出来。

人类最大的敌人是其他团体的人,这个情形直到今天仍然是如此。

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就像做一笔业务,双方都要扮演角色。 当两个人互动时,一方说的话、做的事是对另一方说的话、做的事的回应,也是对过去说的话、做的事的回应。

随感
  • 111111111111
    看完这本关于“教育”之书,想休战一段时间了。无所谓对与错,无所谓好与坏,有自己的观点尤其在“大家”面前理直气壮地提出,是何等的自信和勇气?!不信权威,不自以为是,不曾真正实践,任何一个道听途说都不要轻易拿来标榜自己。
  • Jiao
    感觉一般。同辈、社会环境和家长的教育都很重要,作者的论述不能让人信服。只是也不要盲从专家认为家教决定一切。
  • S***710
    内容很好,有新的思想和启示。只是表面看起来,还是没有办法通过准确的实验或研究,来证实理论的准确与可靠。
  • 冷面农夫
    写的非常好!现实版的育儿经,值得大家一读!
  • 常相守
    深刻认识每个发展阶段,更好的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
同类书籍推荐
  • 再忙也要做个好爸爸
    舒童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会思考的孩子才能明辨是非
    雷·C·比尔利
  • 正面管教
    张利群
  • 家庭的觉醒
    沙法丽·萨巴瑞博士
  • 父母话术训练
    李静
  • 爱与自由
    尹建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