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 理解我们内在的冰山
心理
理解我们内在的冰山
作者:李崇建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73章)
中国台湾地区畅销10万册、感动10万人的人际沟通宝典。

【简介】心理治疗大师、家庭治疗的创始人弗吉尼亚·萨提亚认为,每个人都是一座冰山,能被看见的只是外在的行为。我们在人际沟通中,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行为,因为复杂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都隐藏在水面之下——那是我们真正期待被看见的部分,也是深层次沟通发生的地方。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不但能用于自我探索,更是人际沟通的利器。沿着冰山脉络展开对话,只需寥寥几句,就能带来惊人的神效。因为那是真正“直抵内心”的对话,是让彼此感觉被看见、被理解的沟通方式。

展开
随感
  • 陈买香
    被全然倾听的瞬间,像寒冬里撞进暖炉房。无需解释前因,不必修饰情绪,连呼吸都能舒展成自然的弧度。 那种不带评判的注视,是卸下铠甲的暗号。不必担心被指点“应该怎样”,不用害怕袒露脆弱会被贴上标签。对方的沉默不是冷漠,而是托住情绪的掌心,让那些说不出的褶皱慢慢熨平。 原来被接住的感觉,是灵魂最温柔的舒展。
  • 陈买香
    慢下来,不是停滞,是让灵魂跟上脚步。急于求成时,心像被风吹得慌的帆,乱了节奏,也错过了沿途的褶皱与纹路。冰山下的根系,从不是一夜深扎;枝头的果实,也需经得住日月的丈量。允许自己慢慢来,在迟疑里触摸真实,在停顿中校准方向。着急是浮在水面的焦虑,而缓慢,才是托举生命的河床。
  • 陈买香
    人与人的靠近,从来不是浮于表面的寒暄。就像冰山,露在外面的言行只是一角,底下藏着更深的渴望——被理解、被重视、被需要。 当我们剥开表象,触到对方内心那点柔软的期待,联结便悄然生长。不必刻意讨好,只需看见彼此眼底的光,在渴望的交汇处,两颗心自会温柔相拥,让关系在理解中慢慢升温。
  • 陈买香
    对话若像散沙,任思绪漫漶便难触核心。而当焦点落于某缕情绪、一件往事、一个观点或一份期待,恰似在迷雾中点亮灯盏。 那些纷乱的感受与事件,会顺着这束光渐渐沉淀,露出底下真正在意的内核——或许是未被看见的委屈,或许是藏在观点后的渴望。原来好的对话从不是追逐漫无边际的风,而是锚定一点,让心在聚焦中慢慢舒展,照见彼此深处的褶皱。
  • 陈买香
    一个和谐的、没有设定目的性的谈话,却往往最具有沟通的实质意义。晚饭后陪祖父坐在藤椅上,没说什么正经事。他絮絮讲起年轻时赶牛车的路,我说起今早巷口花猫打翻牛奶盒。没有要解决的问题,没有想达成的共识,话像溪水漫过石子,自然流淌。末了他忽然说:"你现在的样子,倒和小时候蹲门槛看蚂蚁时一个神情。那一刻忽然懂了,最实在的沟通从不是刻意搭建桥梁,而是让心在无目的的陪伴里,悄悄靠得很近。
  • 陈买香
    邻家孩童蹲在花坛边看蚂蚁搬家,母亲未催他赶路,只静静陪坐。孩子忽然惊呼:“它们扛着花瓣不是搬家,是在办婚礼呀!” 这多像好奇本来的模样——不急于追问“为什么”,不预设“该如何”,只是敞开心扉,任对方的世界漫进来。如同推开柴门见炊烟,俯身溪畔观游鱼,无关答案,只在那份纯粹的注视里,触到生命本真的跃动。
  • 陈买香
    檐下新燕初振翅,总因旧巢暖意浓。恰似那株曾委顿于墙角的兰草,得晨曦轻抚、清泉滋养,终在无人问津处绽出玉蕊,把幽香洇染了半壁青苔。 人这一生,何尝不是如此?被爱浸润的灵魂如沐春风,被接纳的心田似逢甘雨,意义是沃土,价值为云霓,自由作长风——万千呵护攒成岁月的养分,方让生命从一粒微尘,长成抵得住风霜的模样。
  • 陈买香
    街角修鞋匠总把缝线走得笔直,说"活儿得像样";邻居奶奶晒梅干时会念叨"要让远亲尝到家里味"。这些细碎里,藏着对"被需要"的期待。我们追逐认可,本质是渴望在关系里确认"我很重要"。当深夜收到一句"有我在",当付出被郑重回应,那份熨帖,正是灵魂被爱与价值温柔包裹的暖意。
同类书籍推荐
  • 微表情心理学:人际关系中的心理策略
    晓鹏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
    宁安宁
  • 心理学的诡计大全集
    万宇峰
  • 心理学入门:简单有趣的99个心理学常识
    舒娅
  • 被讨厌的勇气
    岸见一郎
  • 心理学入门
    韦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