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我们仨
文学
我们仨
作者:杨绛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7章)
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故事证明:家庭是人生的庇护所。

【推荐语】杨绛先生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简介】杨绛先生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我们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这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绛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

【金句】从今往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心上流泪。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是无识妄人。

我心上盖满了一只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这时一齐流下泪来。

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随感
  • 不吃折耳根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钱钟书和杨绛的日常生活充满了趣味和温馨。他们相互戏弄,一起做早餐,一起读书,一起讨论问题,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细节,却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对女儿的深深的爱和无尽的思念。在女儿去世后,他们独自一人,面对生活的艰辛和孤独,但他们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坚强,用自己的方式,怀念着过去,期待着未来。
  • 祈晏
    《我们仨》让我感受到杨绛先生对家人的深情。书中满是温暖与思念,平凡生活里的点滴细节,都化作爱的见证。读完后,更珍惜身边人,也敬佩先生的坚韧与豁达。
  • m吖_
    《我们仨》的叙事结构本身就是一座精心设计的记忆迷宫。杨绛采用虚实相间的笔法,将现实与梦境、过去与现在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记忆拓扑学"。开篇的古驿道梦境,既是对钱锺书住院时期的隐喻性描述,也是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这种叙事策略绝非简单的文学技巧,而是一种对抗线性时间暴政的智慧。当杨绛写下"我们仨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时,她不仅在陈述一个家庭的离散,更是在揭示所有人类记忆终将面临的宿命困境。
  • m吖_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星空中,杨绛的《我们仨》犹如一颗独特的星辰,它不似那些光芒四射的恒星,而更像一盏温暖的长明灯,在记忆的暗夜中静静燃烧。这部看似简单的家庭回忆录,实则是一部对抗时间熵增的壮丽史诗。杨绛以八旬高龄执笔,用文字构筑起一座抵抗遗忘的堡垒,在记忆不断消逝的宇宙规律中,完成了一次近乎悲壮的文化抵抗。
  • girl
    读《我们仨》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旧时光的雕花木门。这部回忆录,以朴素而克制的笔触,记录了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家庭故事。杨绛的文字像一剂温和的良药,治愈着我们被现代生活磨损的情感神经。杨绛用亦真亦幻的笔法,记录钱锺书和钱瑗相继离世的过程。那些在古驿道上的梦境,那些飘摇的小船,那些永远等不来的电话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动人的悼亡篇章。不直接写悲痛,而是让哀思渗透在每一个日常细节里——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恰恰展现了最高级的情感力量,我们仨最珍贵之处在于它对日常生活诗意的挖掘。书中记录的尽是些琐碎小事,但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构筑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最真实的精神图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用读书、译书、讨论学问来丰富精神世界。这种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能力,在当今这个被物质主义裹挟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 S130***262
    刚开始有些难懂,不明白为什么钱钟书会被客栈带走,为什么在梦里看见女儿,但是随着情节一步步的深入让人恍然大悟,原来是他们都不在了。
  • 我吃麦麦麦旋风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以朴素克制的笔触,写尽了一个家庭六十余年的悲欢离合。书中虚实交织的梦境、琐碎温暖的日常,以及“万里长梦”中与至亲的漫长告别,无不令人动容。她将深沉的爱与痛藏于平淡叙述之下,却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彩云易散琉璃脆”的永恒遗憾。这不仅是一部家庭回忆录,更是一曲关于相聚与离散的生命挽歌,提醒我们珍惜“我们仨”的每一刻平凡相守。
  • 张西西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对一家三口生活的温情回溯。书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满是生活琐碎:平淡日子里的拌嘴打趣,困境中的相互扶持。杨绛用质朴文字,勾勒出一个充满爱与理解的家庭。这份对亲人的眷恋,对平凡生活的珍视,深深触动人心,让人在阅读中领悟家的温暖与力量,体悟人生最本真的幸福。
  • 芊芊
    还是没有安全感,老了以后就与社会脱节,害怕一个人处理事情,担心出错,也不想要孩子放心不下,就假装自己没问题,其实内心忐忑不安。
  • S130***330
    杨绛的《我们仨》是部藏在青铜城最深处的炼金手札。古驿道的雾霭像龙王苏醒时的吐息,每个标点都在尼伯龙根里结霜。钱钟书的烟斗燃着龙炎,烧穿二十世纪最后的午夜,钱瑗的病历本上爬满炼金矩阵——他们用青铜与火之权柄,把六十三载光阴熔铸成龙骨十字。原来最狠的言灵是思念,每个句号落下时都在重启「不要紧」的刹那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