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记/ 人物传记/ 苏东坡传
人物传记
苏东坡传
作者:林语堂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36章)

【简介】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千年来始终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  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也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随感
  • S137***522
    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隔江山寺闻钟;月下东邻吹箫;晨兴半柱茗香;午倦一方藤枕;开瓮勿逢陶谢;接客不着衣冠;乞得名花盛开;飞来家禽自语;客至汲泉烹茶;抚琴听者知音。
  • S137***378
    读《苏东坡传》,最动人心魄的从不是他的诗名,而是那份在命运泥沼里仍把日子过成诗的通透。他一生黄州、惠州、儋州,贬谪之路越走越远,却始终带着“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热忱。在黄州,他开荒种地,自号“东坡居士”,把廉价的猪肉炖成流传千年的美味;在惠州,他笑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将贬谪的苦涩酿成甜;在儋州,他办学堂、改陋习,把蛮荒之地变成文化绿洲。 他不是没有失意,只是从不让愁绪困住自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不仅是诗句,更是他的人生底色——外界风雨再大,内心自有晴光。合上书,才懂真正的豁达,从不是顺遂时的高歌,而是困顿时,仍能拾起生活的烟火气,把每一段日子都过得热气腾腾。
  • S137***810
    东坡居士的魅力,在《苏东坡传》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一生颠沛,却将每一次贬谪都走成了传播文化的征程。其“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不仅是处世智慧,更构筑起一座超越时代的精神高地与审美境界。
  • S137***755
    读《苏东坡传》,我领略到苏东坡的豁达乐观与卓越才华。他的一生充满坎坷,却总能以笑面对,留下不朽的诗词与精神。
  • S137***527
    莫道春林打叶声,何妨吟笑且徐行
  • S137***374
    且看乌台诗案惊涛起,他偏在狱中酣然入梦。贬谪路上瘴疠弥漫,却见惠州荔枝红破晓烟。这人把惊心动魄都嚼碎了,化作岭南的梅子微酸,教我们如何用苦难喂养灵魂。
  • S137***621
    《苏东坡传》8-10章阅读感悟:这三章里,苏东坡在杭州的治政智慧令人动容。他修苏堤、疏西湖,以诗人的浪漫情怀做务实的民生工程,让“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不仅是景致,更成了滋养百姓的水利枢纽。 离任时百姓夹道相送的场景,恰是对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最好印证。他从不把仕途坎坷当枷锁,反而在每个岗位上都倾注真心,这种“既来之,则安之”的豁达,让他的人生无论顺逆,都活得热烈而有价值。
  • S137***852
    读《苏东坡传》,总见他于贬谪路上开灶做饭。黄州惠州儋州,一处比一处荒凉,他却一口锅炖煮出“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至味。官场风雨泼天,他偏在诗词与东坡肉的热气里,活得火光熊熊。原来真正的豁达,不是看破红尘,而是将满目荆棘,走成了自己的万水千山。
  • S137***778
    人生不如意者十八九,王安石劳尽半生的改革最终还是失败了。
  • S137***927
    从前老是关注三苏,认为苏家出了三位这样了不起的人物,其中必定有其他原因。看到第二章才有的启示,原来人生的趣味特别是对苏轼来说,饮酒的趣味大多来自祖父。而这样一位看似疯癫的老翁,其实能在那样的年代撑起一个家庭,又怎么算不上是有所才干呢,如今才细细读来,别有一番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