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追风筝的人
小说
追风筝的人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李继宏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29章)

【推荐语】高圆圆感动推荐,奥巴马送给女儿的新年礼物。为你,千千万万遍!

【简介】“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 小说如此残忍而又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随感
  • 草木青同
    这是个关于勇气和救赎的故事。长大后的阿米尔选择直面自己,回到了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上,最终得到了救赎,给年少的自己完整的交代。
  • S136***763
    《追风筝的人》中,哈桑那段关于“假期”的宣言,天真里浸透着无望的挽留。他恳求最后一次同游,实则是为修补与阿米尔少爷日渐疏离的情感。这“假期”最终以最残酷的方式落幕,他的忠诚换来了背叛。 这句被轻忽的童言,与那句沉重的“为你,千千万万遍”遥相呼应,成为阿米尔一生罪疚的起点。风筝在此既是荣耀的象征,更是飘摇在良知上空、必须追回的救赎。 小说最终告诉我们,成为好人的路从未关闭。唯有鼓起勇气,回头拾起那只坠落的风筝,断裂的灵魂才能得以完整,完成对自我的终极追寻
  • S136***042广商物流
    书中的一句话让我很深刻:我梦到花儿再次在喀布尔街头盛开,音乐再次在茶屋响起,风筝再次在天空飞翔。我梦到有朝一日,你会回到喀布尔,重访这片我们儿时的土地。如果你回来,你会发现有个忠诚的老朋友在等着你
  • S136***749
    哈桑为守护阿米尔的风筝,在小巷里承受暴行,而阿米尔却蜷缩在拐角,任懦弱吞噬良知。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像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它不仅隔开了两个少年,更撕开了阿米尔“朋友”面具下的自私与恐惧。哈桑事后递风筝时的沉默,比任何指责都更沉重。他明明知晓一切,却选择用温顺掩饰心碎,这份无条件的忠诚,成了阿米尔此后半生都背负的十字架。这一章让我骤然明白,有些“看见”比“看不见”更残忍,而一次怯懦的转身,足以让友谊在愧疚中彻底坍塌。
  • S136***749
    《追风筝的人》第六章随感 阿米尔的生日宴满是华贵,却藏着令人窒息的暗流。阿塞夫带着伪善的礼物现身,一句“你爸爸应该多陪陪你”,精准戳中阿米尔对父爱的焦虑,也为两人关系埋下隐患。而哈桑的沉默更让人心疼。他默默承受阿塞夫的打量,对阿米尔毫无怨言,这份纯粹的守护,与阿米尔因嫉妒而生的疏离形成刺眼对比。热闹散去后才懂,真正的隔阂从不是争吵,而是一方拼命维系,另一方却在悄悄后退。这场生日宴,成了两人关系裂痕的开始。
  • S136***121
    很多年前就看过这本书,不过只看了前半部分,当初很是为哈桑心疼,觉得阿米尔怎么能这么辜负哈桑了。后来再重读,也是有了更多的人生经历后,依然为哈桑“为你,千千万万遍”的真挚感动,但也更能理解阿米尔了。发生那些事的时候他也是个孩子,还是一个没有母亲,被父亲冷落的小孩。而且更令人敬佩的是,他长大后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哈桑的儿子。有多少人能在长大后还去赎罪了,很多人都是在愧疚中想着想着就不了了之了。第二次读,看到了阿米尔的懦弱,也有勇敢!
  • 寻叶
    追风筝的人,是几年前读的书,今天从头到尾回顾,我觉得这本书是我心理的白月光,了解到哈桑的经历,将阿米尔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为你,千千万万遍。
  • S136***749
    读《追风筝的人》时,总被“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誓言揪着心。阿米尔对哈桑的背叛,像一根细刺扎在故事里——他看着哈桑为保护风筝受辱却转身逃离,这份懦弱藏在童年的阳光里,成了半生的枷锁。后来阿米尔跨越战火回到阿富汗,不是只为找回那只风筝,而是要追回丢失的良知。当他为哈桑的儿子追起风筝,喊出那句迟到数十年的承诺时,才懂救赎从不是弥补他人,而是与自己的懦弱和解。这本书最动人的,是它没把人写成非黑即白的符号。阿米尔的自私与忏悔,哈桑的忠诚与隐忍,都像真实的生命在纸上呼吸,让我想起: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曾是“阿米尔”,而成长,就是学会为自己的“风筝”勇敢一次。
  • S136***939
    故事的底色是阿富汗民族的苦难史诗。从喀布尔的繁华街道到战火后的断壁残垣,从巴米扬大佛的倒塌到塔利班的暴行。合上书页,哈桑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仍在耳畔回响,这不仅是跨越时光的忠诚告白,更成为穿透人性迷雾的精神坐标。卡勒德·胡赛尼以阿富汗动荡史为幕布,用两个少年的命运纠葛,写尽了人性的复杂与救赎的必然。
  • S136***265
    “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一条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这是父亲对孩子的实实在在的教导,平实而掷地有声,不讲虚的,说的就是道德背后的因果,这样的教育才是确切而值得被尊重的
同类书籍推荐
  • 少爷
    (日)夏目漱石著;徐建雄译
  • 悉达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代表作)
    (德)赫尔曼·黑塞
  • 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
  •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
  • 熊发现了火
    特里·比森
  • 达洛维夫人(全新译本)
    弗吉尼亚·伍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