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我与地坛:(插图版)
文学
我与地坛:(插图版)
作者:史铁生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33章)

【简介】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散文质朴通透,蕴含深刻的生命哲理,被誉为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这部散文集选取了《我与地坛》《记忆与印象》《秋天的怀念》《合欢树》《黄土地情歌》等史铁生最为经典的散文。其中《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最为经典的散文之一,全文感情深厚隽永,哲理含蓄,感人至深,是史铁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多年来他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

随感
  • S136***165
    史铁生在地坛的草木与光影里,悄悄完成了对“残疾”的消解。他写母亲藏在树后的目光,写祭坛石缝里倔强的野草,写阳光漫过轮椅的暖意——原来真正的忘记,从不是否认身体的局限,而是让灵魂挣脱桎梏,在文字里、在对生命的热爱里,长成比健全更辽阔的模样。
  • S136***179
    作者用细腻文字打捞岁月碎片,他写母亲的牵挂、地坛的光影,将苦难化作对生命的温柔叩问。没有刻意煽情,却让每个字都浸着真诚,读来既心疼他的困境,更被那份在绝望中生出的力量打动,让人学会与生活的缺憾和解。
  • 粮储2401班黄羽娟2024560106
    地坛的老柏树、地坛的落日,见证了史铁生从绝望到平静的蜕变。他把对命运的困惑、对母亲的愧疚,都揉进文字里,没有刻意煽情,却字字戳心。原来苦难从不是为了打败人,而是让人在煎熬中看清:活着本身,就是最值得被珍视的事。
  • S136***358
    史铁生在地坛中一直默默地关注着各路行人,有夫妇,有青年,有知识分子,也有孩童......当我看到常到地坛歌唱的青年终于鼓起勇气向史铁生打招呼,说出那句本该在很久以前就该说出的“你好”时,我认为,默默地陪伴和关注,是他们之间最深厚的情谊,而史铁生对青年未来的幻想,是给予他最美好的祝愿。当我看到史铁生那句“我有些担心,害怕她落入厨房”,我有很深的感触,在那样一个年代,史铁生却给予女性极高的尊重,除去了那些束缚的世俗看法,希望知识分子妇女能够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书写自己的价值。而那个晴朗而又心碎的下午,是史铁生对于小女孩的惋惜,“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也没有肥力的沙漠”,诠释了差别存在的意义,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 S136***039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对生命、苦难与亲情的深度叩问,地坛是他疗愈心灵的地坛,更是他看清“死是必然降临的节日”、读懂母亲沉默之爱的精神原乡。
  • S136***179
    地坛的黄土地上,藏着史铁生对生命最沉的叩问。那土地不是冰冷的背景,是母亲的脚印、命运的回响,更是他从绝望里站起的支点。文字里没有嘶吼,只有土地般厚重的温柔,读来像听一首低吟的情歌,唱着对苦难的和解,对平凡生命的敬畏,让人心里又酸又暖。
  • S136***165
    “人的本质是 欲望”,这句话让我瞬间醍醐灌顶。对啊,人就是由各种各样的欲望组成的。有人想功成名就,有人想富可敌国,有人希望家国平安,有人把荣誉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等等,都是各种各样的欲望,各种各样的人。
  • S136***165
    “人的本质是 欲望”,这句话让我瞬间醍醐灌顶。对啊,人就是由各种各样的欲望组成的。有人想功成名就,有人想富可敌国,有人希望家国平安,有人把荣誉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等等,都是各种各样的欲望,各种各样的人。
  • S136***358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剩下的就是怎么活的问题”,这是史铁生对于死的定义,其实,人固有一死,但是知道了自己会死,为什么还要出生?对此,我想说,读书难道只读最后一页吗?所以,人生之书并不是直面死亡,重要的是其中的内容,你活出了怎样的人生?书写了怎样的价值?
  • S136***568
    生命的苦难从不是选择题,就像园子里被碾压又绽放的野花,被风雨摧残却依旧扎根的草木,它们从不会追问“为何承受”,只是本能地向上、向光,在有限的时光里活出自己的姿态。史铁生笔下的母亲,是苦难里最温柔的底色。她悄悄跟在轮椅后,在拐角处的目光里藏着千万句牵挂,却从不说出口——这份“欲言又止”的爱,让我们读懂,苦难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总有人在背后,用沉默的守护为我们撑起一片天。
同类书籍推荐
  • 丰子恺,无宠不惊过一生
    丰子恺
  • 病隙碎笔
    史铁生
  • 云边有个小卖部(彭昱畅、周也主演电影原著)
    张嘉佳
  • 乖,摸摸头2.0
    大冰
  • 人世间
    朱大卫
  • 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
    梁永安